美國宇航局宣布,其預計于在8月29日向太空發(fā)射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火箭——阿爾忒彌斯一號(Artemis I)。
未來幾十年的太空探索將集中在海洋世界——尤其是土衛(wèi)二、歐羅巴和土衛(wèi)六。因為它們在數(shù)公里冰殼之下的液態(tài)海洋是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地方。為了進入這些水生環(huán)境,美國宇航局正在開發(fā)和完善許多海洋進入任務概念,包括歐羅巴科學探索地下進入機制 (SESAME) 類熱機械鉆井機器人,以及更小的獨立微型游泳機器人(SWIM)。NASA計劃在2024年執(zhí)行的“歐羅巴快艇”任務中部署這些游泳機器人。
日前,有媒體報道,俄羅斯決定“退群”,不再繼續(xù)參與主導國際空間站項目。
近日消息,據(jù)海外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15日宣布簽署了一項協(xié)議,整合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行,并允許俄羅斯宇航員乘坐美國制造的航天器,以換取美國宇航員能夠乘坐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飛船。
去年12月17日,當人們?yōu)椤版隙鹞逄枴背晒Y束登月之旅歡呼時,有人卻為這個完美計劃中的一個小“瑕疵”糾結不已:“嫦娥五號”原本計劃帶回2000克月壤,實際帶回的卻只有1731克。
美國當?shù)貢r間6月28日5點55分,NASA發(fā)射一艘小型航天器,這一航天器將進入NASA從未探索過的一個月球軌道,并開始為期四個月的月球之旅。在發(fā)射大約一周后,大家可以使用NASA的“太陽系之眼”工具追蹤它的下落。
至始至終,人類對地外文明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息過。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可能只有人類孤獨的存在于宇宙間,或許銀河系之內甚至之外的星系都有可能存在及其發(fā)達的文明。
5月21日消息,今日早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波音 Starliner 太空飛船于美國東部時間5月20日20:28(北京時間5月21日8:28)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2月3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計劃在2031年摧毀國際空間站(ISS),殘骸將從太空墜入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qū)、南太平洋的一個無人區(qū)。
2009年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航天服研發(fā)上累計投入了約2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資用于全新的探索艙外活動部件(xEMU)。202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將穿上這身航天服登上月球,執(zhí)行Artemis任務。
今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搭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當天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河核心艙,意味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也標志著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始運行,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突破。
“數(shù)字化雙胞胎”是指以數(shù)字化方式拷貝一個物理對象,模擬對象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行為,對產品、制造過程乃至整個工廠進行虛擬仿真,從而提高制造企業(yè)產品研發(fā)、制造的生產效率。
當世界其它地區(qū)還在談論自動駕駛汽車時,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就將一輛自動駕駛車在另一星球登陸!2021年2月18日,2020火星任務將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漫游車安全運送到火星表面。全世界都在觀看毅力號進入火星大氣層、降落并最終著陸,盡管觀看的影像并非是實時的...
據(jù)外媒CNET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 在月球表面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LRO相機團隊發(fā)布了一張嫦娥五號探測器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它位于一個名為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的區(qū)域。該軌道器于12月2日拍攝了這一圖像,上周五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團隊發(fā)布了這張圖像。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2024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其中160億美元用于研制登月艙。
眾所周知,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旨在2024年之前再次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并計劃為人類登陸火星做準備。NASA希望利用月球南極的冰提供飲用水,并制造繼續(xù)航行的火箭燃料。NASA還計劃在繞月軌道上建立名為“門戶”的中轉站。
8月23日,據(jù)外媒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一顆小行星正在朝地球飛來,并有0.41%的幾率撞擊地球。 報道稱,這顆小行星名為2018VP1,預計將于11月2日在地球附近飛過。該小行星兩年前
北京時間 8 月 18 日消息,據(jù)網(wǎng)站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周日發(fā)現(xiàn)一顆與特斯拉汽車大小相仿的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 2020 QG,是有記錄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持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3D打印技術正逐漸興起,不僅可以打印日常器械,也可以打印出各種DIY部件,甚至是各種武器。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fā)出3D打印的火箭發(fā)動機部件,目前涉及該火箭動力系統(tǒng)的
目前明尼蘇達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正在與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無人機公司Sentera LLC進行合作,共同開發(fā)一款無人機使用的高精度自動導航儀工具包。明尼蘇達大學無人機實驗室的主任Brian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