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xiàn)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guī)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jīng)過十多年的建設,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zhuǎn)入全面使用階段。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2020年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發(fā)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fā)生輕微漏氣,泄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宇航員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并于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10月14日,俄羅斯載人飛船僅用3小時抵達國際空間站 。11月18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已經(jīng)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裂縫處打上了“補丁”,以此來阻止空氣泄漏。
2021年6月7日,俄羅斯太空探索機構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說,如果美國不取消對俄羅斯“進步”火箭航天中心和俄羅斯中央機械制造研究所的制裁,俄羅斯將在2025年退出國際空間站合作項目,并將建造自有空間站。 當?shù)貢r間6月20日,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執(zhí)行太空行走任務并安裝空間站電池。
這則新聞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歐洲部分國家積極表示希望能和中國達成在航天領域的合作,爭取在2022年將一批本國的航天員送入“天宮”空間站。由于“天宮”空間站的操作界面全都是中文,歐洲宇航員已經(jīng)開始了中文學習。
繼我國神舟十二號正式發(fā)射并完成與天和號對接,中國期盼已久的中國太空空間站計劃,終于實現(xiàn)了,對于我國來說,這將是中國航天史的新一里程碑。從此以后,中國人終于可以說我們有了自己的太空空間站了,不用再去奢求其他國家提供航天技術幫助,真正的走出了一個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正當我國在逐步完成我國的航天計劃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伴隨而來,那就是中國之前為什么一直沒有成功申請進入國際空間站,在長達21年的時間里,到底是誰在阻止中國?
實際上,這個幕后推手就是美國,是這個整天在國際上打著“自由、友好、和平”的國家。雖然國際空間站在明面上說的是由美俄兩國主要研制進行開發(fā),但其實主要控制權還在美國手里。當年為了遏制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美國使用各種手段阻止中國參加進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中,甚至后續(xù)還推出了相關法案,阻止所有美國航天企業(yè)和中國進行合作。
6月23日,NASA局長尼爾森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聽證會時稱,他支持將排斥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沃爾夫條款”永久化,也就是永遠不允許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研究項目。
十年前,美國出臺“沃爾夫條款”,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面對美國的“太空封殺令”,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6月17日,中國3名航天員進入天和空間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而這一幕令歐美航天局坐不住了。
一直以來,美國都將中國排除在該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準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xié)調(diào)的聯(lián)合科研活動等?!爸袊舜_實想成為國際空間站的一員?!毕愀鄞髮W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jiān)帕克(Quentin Parker)教授曾表示,中國因為政治阻礙而無法參與國際空間站,這反過來激勵了他們。
隨著神舟12號載人飛船成功登陸太空,中國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科技實力,與此同時,中國空間站建造初具規(guī)模。要知道,國際空間站運行10年耗費1600億美元,美國俄羅斯計劃在國際空間站停止運營后,不再進行新一輪的國際空間站建造,可是我們?yōu)槭裁催€要建造屬于自己的空間站呢?
其實,我倒沒想那些虛的,什么技術、文化擴展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它給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同可能性,即使沒有美國,中國也可以帶大家玩大的,而且不會像原蘇聯(lián)民生產(chǎn)業(yè)搞得不太行而放棄,我們天上地下都搞得很好,也就是所謂的“天地交匯”,再多的耗費都得建。
總之,我們離中國夢又進一步,也正是一小步一小步,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歷史的跨越,如今不斷強大,令某些國家害怕,但別擔心,我們崇尚和平,我們和你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