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大型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項目在國內蓬勃發(fā)展。閥控式鉛酸蓄電池作為UPS和HVDC(高壓直流電源)的主流后備電源在數據中心廣泛使用,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根據數據中心規(guī)模,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的數量可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只。在特殊條件下,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會釋放出氫氣。由于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數量龐大,蓄電池間是否應按防爆區(qū)域進行設計,值得深入探討。在多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驗證測試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各設計單位對該問題的處理尺度偏差較大:有的設計單位不做任何防爆設計要求;有的則認為,蓄電池室應安裝防爆燈具,不能使用非防爆電器等[1-3]。在工程實踐中,按相關文獻規(guī)范在蓄電池間內執(zhí)行防爆設計存在較多困難。因此,本文將依據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劃分的基本方法、數據中心電池間電氣設備現狀,結合現行國內相關防爆設計規(guī)范對該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1閥控式鉛酸蓄電池釋放氫氣的基本原理
鉛酸蓄電池在放電時,正極的活性物質(二氧化鉛,pbo2)和負極的活性物質(海綿狀鉛,pb)均變成硫酸鉛(pbSo4),充電后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這就是“雙極硫酸鹽化理論”[4]。
在充電過程中,充電電流除一部分用于將pbso4轉化為pbo2外,還有一部分對水進行電解,在正極析出氧氣,負極析出氫氣。由于氧氣和氫氣的產生將使電池內部失水而需定期補水,電池難以實現密封。因此,閥控式鉛酸蓄電池采用負極板比正極板富余10%~20%容量的設計思路,提高氫氣的析出電位,使正極出現氧氣先于負極出現氫氣。同時采取“貧液”設計,選擇高孔隙率AGM隔板吸收電解液,充電時,正極析出的氧通過隔板孔隙傳送到負極表面與氫還原為水。該過程確保了閥控式鉛酸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需要加水。為達到密封的目的,同時保持壓力平衡,閥控式鉛酸電池在其密封的外殼上設置有可靠開啟的安全閥,以減少氣體排放和水的損失。當電池內部氣壓超過預定值時,安全閥自動開啟,當氣壓降低后安全閥自動閉合,防止外部空氣進入蓄電池內部。故這一系列結構設計優(yōu)化,確保了閥控式鉛酸電池只在特殊情況下(內部壓力過高時)才會向外部釋放氫氣。
2爆炸產生的基本原理
爆炸三要素指的是構成爆炸的熱量傳遞、快速和生成氣體。對于可燃氣體而言,爆炸的三要素分別是一定濃度的可燃氣體、一定量的氧氣以及熱量足夠點燃氣體的火源。在同時滿足爆炸的三個條件時,爆炸就有可能發(fā)生;消除上述三個要素中的任意一個,即可有效遏制爆炸事故的發(fā)生[5]。這就是所謂的爆炸三角形原理,如圖1所示。
3蓄電池間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危險區(qū)域的劃分
依據可燃物質出現的頻繁程度及持續(xù)時間,可燃物質釋放源可劃分為連續(xù)釋放源、一級釋放源、二級釋放源[6]。當連續(xù)或長期釋放可燃氣體時,可認定為連續(xù)釋放源;正常情況下,可能偶爾周期性釋放可燃性氣體時,可認定為一級釋放源;正常情況下,不太可能釋放可燃性氣體,或即使出現也僅是短周期釋放時,可認定為二級釋放源[6]。由于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正常充放電情況下不會產生氫氣,只在嚴重過充電導致電池內部壓力過高時,安全閥打開,才會釋放出氫氣,故閥控式密封蓄電池可視為二級釋放源。
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危險區(qū)域按具體工況可劃分為0區(qū)、1區(qū)、2區(qū)。當存在連續(xù)釋放源時,可認定為0區(qū);存在一級釋放源時,可認定為1區(qū);存在二級釋放源時,可認定為2區(qū)[6]。故電池間的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危險區(qū)域可初判為2區(qū)。氫氣屬于易燃易爆的甲類物質,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氫氣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級別為ⅡC,引燃溫度組別為T1,爆炸極限范圍為4%~75%,引燃溫度約為450節(jié),閃點為氣態(tài),相對密度0.1[6]。
4防爆電氣設備的基本選型原則
按以上分析,如蓄電池間劃定為爆炸性氣體危險環(huán)境2區(qū),則可根據表1和表2選定電池間內防爆電氣設備對應的防護等級和溫度組別。
比如選用dⅡCT1(d:隔爆型,ⅡCT1:溫度組別)類型的設備,可滿足在氫氣爆炸性危險環(huán)境2區(qū)的使用要求。
5項目實施難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主流的數據中心主要有兩種蓄電池的布局設計形式:
布局形式1:蓄電池單獨布置于電池間內。
布局形式2:蓄電池與UPS、直流開關電源、低壓配電柜、變壓器等處于同一設備間。
無論何種布局形式,均可按GB 50172—20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DL/T 5044—2004《電力工程直流系統(tǒng)設計技術規(guī)程》和GB 50059—2011《35 kV~110 kV變電站設計規(guī)范》相關條文要求,在數據中心電池間設置防爆燈具、防爆插座、防爆按鈕箱等。但數據中心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對運行環(huán)境溫度有較嚴格要求,即環(huán)境溫度應保持在20~30節(jié)范圍,溫度過低會降低電池容量,溫度過高則影響電池使用壽命。故電池間內必須配置制冷精密空調,而空調設備通常屬非防爆設備,或帶防爆形式的空調設備造價昂貴。
對于布局形式1,電池間內還安裝有相當數量的蓄電池直流開關箱、動力及機房環(huán)境采集器機柜、蓄電池巡檢儀、風閥執(zhí)行器及氣體泄漏報警探頭等非防爆設備,很難找到可替代的防爆產品。
對于布局形式2,除涵蓋布局形式1情況外,蓄電池還與變壓器、低壓配電柜、UPS、直流開關電源等非防爆設備就近布置。
暫且假定將電池間劃定為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危險區(qū)域2區(qū),如防爆區(qū)內有非防爆設備(此時爆炸性物質、助燃劑和點火源三要素均存在),根據爆炸三角形理論,有發(fā)生可燃氣體爆炸的風險。故當防爆設備和非防爆設備共存于某一獨立的爆炸性環(huán)境空間時,該防爆設計起不到任何作用。
此外,根據GB 50058—2014《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相關要求,防爆設計不僅對電氣設備有嚴格要求,還對與之配套的建筑防爆整體布局、設備布局和電氣線路設計等有較高要求,這將會增加項目的整體造價,并增大運維管理的實施難度。故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平衡防爆設計與客觀現狀的矛盾,既要安全合規(guī),又要降低項目實施難度,減少項目造價。5.1通過強制機械通風稀釋爆炸性混合氣體的濃度
根據爆炸三角形原理,消除任意一個爆炸要素即可抑制爆炸的發(fā)生,而氧氣是難以控制的,故控制爆炸性物質和點火源為兩個最常用的防爆手段。控制爆炸性物質往往比控制點火源容易,最常見的方法是保持良好通風。
將一個區(qū)域劃分為0區(qū)、1區(qū)、2區(qū)或是非劃分區(qū)域,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區(qū)域的通風情況[7]。釋放到大氣中的氣體會因為向空氣發(fā)散而被稀釋,直至其濃度低于爆炸極限的下限。通風即空氣運動,能使釋放源附近一個(假定的)容積內的氣體同新鮮空氣發(fā)生置換[7],它將對擴散起到促進作用。適當的通風同樣可以避免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的維持,從而影響區(qū)域劃分的類型。當可燃物質可能出現的最高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值的10%時,可視為非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區(qū)域[6]。
解決問題的關鍵轉向如何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這無疑給工程設計、審圖和實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大大降低了項目的實施難度和成本。
5.2實現良好充分通風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氫氣密度較低,析出的氣體將匯集于天花板附近區(qū)域,應確保這些區(qū)域的良好通風,維持室內的非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足以防止爆炸性混合氣體以高于其燃耗(爆炸)極限25%的濃度積累的通風量即可認為通風良好[6]。可通過自然通風,也可通過機械方式實現良好通風;當設置備用的獨立機械通風系統(tǒng)時,封閉建筑內可認為通風良好而不考慮機械通風故障的情況[6]。
故在良好通風條件下,數據中心電池間內所有電氣設備和設施均可按非防爆區(qū)域工況進行設計。
5.3安裝氫氣探測報警裝置控制通風系統(tǒng)
由于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產生氫氣屬特殊情況,且電池間有維持制冷溫度的要求,從節(jié)能和經濟運行的角度,通風系統(tǒng)在爆炸性氣體的濃度達到報警裝置的設定值時開啟即可,無須長時間運行。
應在氫氣可能聚集的天花板高度附近安裝若干氫氣探測報警裝置。當氫氣濃度達到報警設定值時,探測裝置發(fā)出報警,并聯動通風裝置啟動,向外界排出可燃氣體,以維持室內的非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
6國內現行不同規(guī)范對防爆區(qū)域認定的差異對比
GB 50172—20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DL/T 5044—2004《電力工程直流系統(tǒng)設計技術規(guī)程》和GB 50059—2011《35 kV~110 kV變電站設計規(guī)范》的相關條文均對電池間設計和安裝提出了明確的電氣防爆要求,但未給出明確的解釋說明。
根據表1和表2可知,不同爆炸環(huán)境區(qū)域對設備的爆炸防護等級(EPL)要求不一樣,視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防爆等級設備方能滿足要求。而上述規(guī)范僅籠統(tǒng)地提出安裝防爆設備的寬泛要求,并未給出具體執(zhí)行的方法,難免令人產生困惑。筆者猜想,上述規(guī)范對電池間的防爆要求可能延續(xù)了對老式開口鉛酸蓄電池(在充電后期不斷釋放出氫氣)間的防爆要求;而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在結構設計上已實現大幅減少氫氣排放,安全性明顯提高。故有關規(guī)范的條文是否應做適當調整,值得斟酌和探討。
而GB 50058—2014《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和SY/T 6671—2006《石油設施電氣設備安裝區(qū)域一級、0區(qū)、1區(qū)和2區(qū)區(qū)域劃分推薦作法》則參照引用了API 500、IEC 79和NFPA 70等國際權威機構的相關防爆理論和研究成果,給出了一套根據不同工況劃分爆炸區(qū)域的方法、防爆區(qū)域升級和降級的措施,給相關項目管理及技術人員帶來了較大便利性,更具嚴謹性、可操作性、權威性和說服力。
7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在特殊情況下“析氫”的基本原理及爆炸形成的三要素,分析了形成氫氣爆炸性氣體危險環(huán)境的可能性,探討了電池間按非防爆區(qū)設計的方法,并對國家現行不同規(guī)范對爆炸危險區(qū)域劃分的規(guī)定和方法差異給出了初步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