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當天在報道中分析,由于半導體制造設備也可能受困于芯片短缺,半導體產能難以迅速擴大。報道援引美國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帕特·格爾辛格的觀點說,半導體供給恢復正常還需一到兩年。
報道說,今年年初美國半導體重鎮(zhèn)得克薩斯州遭遇寒流出現電力短缺、3月份日本車載芯片廠商瑞薩電子公司工廠發(fā)生火災,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張問題凸顯。目前盡管上述短期因素得以緩解,但年內不太可能實現半導體供給正常化。
從需求端來看,汽車及家電的數字化、5G通信的普及等都導致半導體需求大幅增加。此外,去年年初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游戲機等“宅家”商品的芯片需求也大量增加。
從供應端來看,近幾年各大半導體公司為提高競爭力,將投資集中于開發(fā)最先進的制造技術,在擴大產能方面投入相對不足。全球半導體生產能力近年來停滯不前,市場已出現供不應求。報道說,因車載半導體供給不足,豐田汽車、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等汽車廠商生產線被迫減產或停產。蘋果公司也因苦于芯片供應緊張,產量受限。
現在,全球都受到芯片原材料供給不足導致的 " 芯片荒 ",小到手機、顯卡、SSD,大到汽車,各行各業(yè)多少都受到波及。很多人都覺得這個芯片荒要等的遙遙無期,但就在近日《華爾街日報》舉辦的 CEO 理事會峰會上英特爾 CEO 基辛格預計供應鏈問題將持續(xù)到 2023 年,部分是因為新建造一座原料供應工廠至少需要三年才能足夠的產能生產出來產品。
疫情、美國的政策打壓、原材料上漲、行業(yè)內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對市場需求預期不足等諸多因素最終合力導致了這場愈演愈烈的 " 芯片荒 "。不過,好在各大芯片廠都在興建全新的工廠來提升自身的產能,如果一切順利期望 2023 年之后能夠徹底擺脫 " 芯片荒 " 的陰霾。畢竟,苦等的時候最難熬,不過我最近看到京東上 CPU 基本也都是現貨供應,如果近期有需要的伙伴覺得價格合適可以入手囤一些吧,看樣子短時間內是很難緩解。
什么都要搶——這是近半年來芯片生產鏈上的每一家企業(yè)最核心的感受。
隨著農歷新年的結束,這一輪席卷全球的“芯片荒”由芯片領域延伸到了制造領域。2月中旬,美國知名的汽車企業(yè)聯手向美國總統(tǒng)遞交請愿書,要求美國以國家身份出來解決芯片生產問題。
這把本在小圈子里流傳的“芯片產能不足”的事實,徹底公之于眾。3月以來,芯片產能進一步下降的事實,讓原本并沒有對此擔憂的手機廠商進入了搶購芯片的行列。目前,這輪“芯片荒”的影響,已經傳導到了消費者頭上。這讓人不得不感嘆,一顆小小的芯片已經牽動了全球經濟的神經。
“當前市場上芯片的價格已經比2020年年底上漲將近10-15%,如果芯片緊缺局面繼續(xù)持續(xù)三個月,相關生產商肯定會提高自己最終端產品的價格。”某IT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員陳建對「探客Tanker」表示。
在他看來,當美國拿芯片制造領域的技術作為“殺手锏”來限制中國企業(yè)發(fā)展的時候,爆出這樣的“芯片荒”,既有疫情和天災人禍疊加的因素,更是美國以政治手段干擾全球芯片產業(yè)鏈運行所得到的反噬表現。
“經濟學是建立在統(tǒng)計上的科學,已經通過市場自發(fā)形成的全球產業(yè)分工,被人為阻斷之后一定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标惤ㄕf。
若想理解當前出現的“芯片荒”,就要先弄明白芯片生產的整體過程。眾所周知,芯片生產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高精尖生產工藝流程,大概有2000多道工藝。
如果根據不同階段的產品樣式來劃分,大致可把芯片生產流程梳理為:高純度單晶硅片生產——光刻機的使用——蝕刻——氣相沉積和離子植入——研磨與切割——芯片封測,這一系列流程完成后便可交付用戶了。
全球半導體生產巨頭們正在努力克服持續(xù)已久的全球性芯片短缺問題,勉力跟上從家電、電腦到汽車等各行各業(yè)的巨大芯片需求。
巨頭們?yōu)榱藬D出更多產量,采取的方法包括且不限于改變制造流程,向競爭對手開放備用產能,加強對客戶訂單的審核防止囤積居奇,乃至調換產品生產線等等。但是壞消息是,目前還是沒有快速見效的方法。業(yè)內高管稱,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xù)到明年。
除了需求激增外,一系列詭異事件也干擾了芯片廠商的產量。另外還有一些制造商出于對國際形勢的考慮認為芯片短缺還會持續(xù),從而開始增加芯片儲備。
目前全球短缺的芯片有很多并不是最尖端的,卻恰恰是芯片巨頭們所欠缺的,因為出于對更高利潤的追求,巨頭們一直專注于生產更尖端的芯片。而要為較低水平的芯片重建產能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芯片短缺可能會拖慢某些行業(yè)疫情后復蘇的步伐,使其錯過消費水平增加的機會。此外,芯片短缺還會助長對于通貨膨脹的擔憂,因為較高的芯片成本可能會刺激整個相關經濟體系的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