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拋售”三洋白色家電的消息傳出后,現在終于落下帷幕,海爾成為下家,接收了三洋白電。近日,海爾集團和日本松下旗下的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就海爾意向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yè)務簽署備忘錄。據了解,收購雙方預計在今年9月底簽署正式協議。根據協議,松下擬向海爾出售的公司有9家,雙方協議金額約合人民幣8.3億元,這也將是中國企業(yè)首次收購日本家電巨頭的主要業(yè)務。
此次收購是海爾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步,將為海爾實現未來可持續(xù)成長奠定基礎。收購完成后,海爾在日本市場將實現Haier和AQUA雙品牌運營,在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市場,海爾在運營Haier品牌的同時,將在指定期間內同步運營SANYO品牌。
海爾一直致力于擴大在日本和東南亞的影響,但是在這兩個市場始終無法超過日系家電。海爾借助三洋在該地區(qū)不錯的品牌口碑,短期內有助于實現國際化延伸。此次收購可能會給其他家電企業(yè)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促使一些企業(yè)進行戰(zhàn)略調整,但不會對國內白電市場有實質性的影響。
從本次交易的內容來看,海爾在日本市場只能使用三洋的子品牌AQUA,因此對其拓展當地市場不會起很大作用。事實上三洋品牌在日本的影響力也在下降,如果海爾想借助此次收購突破日本市場,并不現實。海爾的真正意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抵御國內的競爭風險和壓力,進一步鞏固在白電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國內市場的另一家電巨頭美的對海爾構成巨大壓力,并購三洋電機的冰洗業(yè)務,一方面可以令其強大的研發(fā)能力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能夠增加外圍銷售,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對美的的營銷優(yōu)勢。
利用國際現有的資源,收購國外已經不做或退出的品牌,有助于國內和國際資源進行有效結合,也是中國進行國際化經營和開拓國際市場比較好的策略。海爾此次的國際布局采取了就近策略,選擇了與中國市場距離近,消費習慣、銷售結構和文化背景類似的日本、東南亞市場。而且,這次吸納員工人數合理,只有2000人。相較于以往“先啃硬骨頭”的海外開拓戰(zhàn)略,這一次海爾務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