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杭州街頭一輛眾泰牌電動出租車的自燃事件把電動汽車推向了風口浪尖,著實讓電動汽車“火”了一把,也讓人們開始質疑電動汽車是否真如傳聞中的那么好,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受到了廣泛質疑。事發(fā)后,眾泰集團董事長吳建中帶隊組建專項小組,第一時間奔赴事發(fā)現(xiàn)場,組織專業(yè)技術團隊與合作伙伴共同進行調查,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也同時介入調查當中。同時,眾泰汽車對該批次新能源電動汽車進行了全部的安全技術檢查。
近日,吳建中首次對自燃事件作出回應,表示杭州組織的專家組正在對事故原因進行鑒定,不久便會公布。對于此次自燃事件,公眾的表現(xiàn)很包容,網(wǎng)友評論表示汽油車也有自燃現(xiàn)象,電動車自燃并非無法原諒,自燃只是個案,國產電動車剛剛起步,有問題也是正常。廠商則表示涉及到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部分都沒有檢測出問題,希望公眾對電動汽車保持信心。專家則從技術的角度分析,電動車的安全性并不差。綜合三方的角度,電動汽車自燃看起來更像是一場“意外”。然而,這件事真的是“意外”么?事發(fā)之后,有聲音站出來維護眾泰,表示眾泰屬于較早從事電動汽車研發(fā)的企業(yè),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而另一種聲音聽起來則比較尖銳,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教授在上海車展期間不客氣地表示,“他們有什么?什么也沒有。眾泰不僅沒有電池技術,整車技術也是淘汰的技術。這次事故是偶然的,但出事故是必然的?!?
在市場還未普遍認可的情況下,由政府主導推動應用,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走的一條道路。陳全世教授表示,電動汽車仍處在比較弱小的階段,不應在比較惡劣的條件下使用,對于出租車這種高強度作業(yè),顯然不合適。電動車還處于一個小學、初中階段,沒到高中,試驗是要有條件的。電動自行車自燃事件的新聞時常能看到,觸“電”的產品老化的比較快,但這輛自燃的電動汽車剛剛上路兩個半月,老化現(xiàn)象自然不存在。同濟大學新能源工業(yè)研究中心研究電動汽車電池的戴海峰稱,電池自燃的原因有很多,如電池自身原因,由于隔膜等問題導致?lián)p壞,出現(xiàn)熱失控,也可能在電池成組時連接線發(fā)生短路,導致電池內部連線短路起火,還可能是汽車長期暴曬致電池溫度過高。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眾泰在事故發(fā)生后立即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并將在5月底之前在運營車上建立遠程的信息監(jiān)控平臺,對每一臺車運行的技術指標進行監(jiān)控,以更好地控制風險。自燃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眾泰此次對事件的處理措施讓公眾大體滿意,但仍有部分人群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頗為擔憂。
雖然自燃屬于個案,國家和企業(yè)還是應該做些表示來“穩(wěn)定民心”,以免讓新能源汽車成為陰影。首先,電動汽車屬于新興產業(yè),國內外技術及標準都未成熟,相應的安全體系并不健全。受政策支持,我國車企對新能源汽車都摩拳擦掌,預大顯身手一番,與大型車企在純電動汽車推進上的謹小慎微不同,中國的眾多后來者匆忙將產品推向市場,使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出現(xiàn)亂象。推廣純電動汽車固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盲目,電動汽車質量安全體系要隨著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快速成型,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讓公眾對電動汽車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