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手機,電磁波,
根據(jù)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家衛(wèi)生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的研究報告指出,就算手機使用時間小于1小時,手機天線貼近耳朵附近的腦部區(qū)域,活動狀態(tài)就會明顯增加。這項最新的科學證據(jù)又再度引發(fā)手機低電磁波是否會對人體腦部造成影響的疑慮。
這篇研究報告是由NIH轄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的總監(jiān)Nora D. Volkow所領導之研究團隊,在最新的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上所公佈的。Nora D. Volkow的研究團隊有別于之前大多數(shù)研究報告的作法,他們直接採用腦部斷層掃描的方法,去檢測從手機電磁波對于人體腦部活動會有怎樣的變化。
這項研究採取隨機採樣的方式,從2009年開始,47位參與者接受正子放射性電腦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藉由觀測腦部葡萄糖代謝(glucose metabolism)的變化,來檢測人體腦部的具體反應。每位參與者都在兩邊耳朵打手機電話,并進行兩次各50分鐘的PET掃描實驗。
在其中的一次掃描,研究團隊將手機關機,另一次的掃描中,研究團隊則是透過位在參與者右耳的手機,傳輸事先準備好的簡訊,并把聲音關掉,以防語音刺激變數(shù)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指出,無論是手機開著還是關著的狀況,都不會影響整體腦部代謝的變化。不過在靠近手機天線貼近的腦部區(qū)域,則有提高7%比例的活動反應。研究人員指出,這個腦部活動反應在數(shù)據(jù)上是呈現(xiàn)明顯變化的,而且這樣的活動反應并不是由手機的熱所造成的,因為腦部活動反應起變化,是由于接近手機天線部位,而不是手機接觸到頭部所造成。
Nora D. Volkow表示,這項研究內容的重要性在于,人體腦部對于手機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的敏感程度,已正式被證實出來。下一步的研究更應該鎖定:5~15年長時間使用手機、讓耳朵腦部附近持續(xù)受到電磁波刺激的情況下,到底對于人體健康會有怎樣的影響。Nora D. Volkow強調,現(xiàn)在這份研究只能讓我們瞭解,就算是微弱的手機訊號,手機貼近的人體腦部范圍都會有所反應,但這些反應究竟是無害還是有害,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仍在初期階段,不過這項研究報告勢必再次點燃手機與人體健康之間的爭論?,F(xiàn)在只有少數(shù)的研究觀察支持長期使用手機與腦部腫瘤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目前大部分可知的科學證據(jù)并不認為長期使用手機對于人體健康會有明顯的危害。大部分美國醫(yī)療機構包括美國癌癥協(xié)會、聯(lián)邦癌癥機構(NCI)、食品藥物管理局,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都持續(xù)表示手機電磁波是安全的,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是有些醫(yī)生、例如匹茲堡大學癌癥研究所環(huán)境腫瘤學研究中心內的神經外科醫(yī)療團隊,就認為應謹慎使用手機作為預防。
大多數(shù)的研究機構認為,手機所釋放出的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能量波太小,不至于破壞DNA的化學鍵而啟動與癌癥有關的危害因子。大部分的科學家也一再地指出,并沒有任何的生物學機制可以解釋非游離輻射會導致癌癥或是其他人體健康疑慮。
紐約時報認為,Nora D. Volkow的初步研究,開啟了全新潛在的研究領域。雖然在正常人類腦部活動下,葡萄糖代謝的反應也會增加。不過問題在于,電磁波擴散所不斷產生的人為刺激,有可能對于人類腦部造成不良影響。其中一個理論就是這樣的結果會產生所謂自由基(free radicals)分子,自由基不斷增加有可能危害健康的細胞,或者電磁波的持續(xù)刺激會啟動激烈的反應,這些反應就可能會危害產生人體健康。
對于此項研究結果,美國無線通訊協(xié)會(CTIA-The Wireless Association)公共事務部門副總裁John Walls表示,這項具期刊論文性質的科學研究證據(jù),正是全面地指出在美國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FCC)管理下的所有無線裝置,并不會對公共健康造成危害,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