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斌談到,“在剛剛結束的RSA2014大會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關鍵字是創(chuàng)新沙盤里一個小公司提的口號。我們內心想過這種方法,但當別人第一次把這種口號提出來時,我心里還是覺得挺震撼的。‘No signatures, no sandboxing, no heuristics, no behavioral analysis - Just math’,我想這個口號可以指引我們向未來走得很遠?!?/p>
智能安全的兩個理解
錢曉斌談到,智能安全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安全知識,二是安全能力的生產過程以及安全防御過程的智能化。
1、安全知識:安全的核心就是攻和防的關系,在這個關系里,安全廠商提供給用戶服務來抵御攻擊者的攻擊行為。那么安全廠商提供給客戶的到底是什么?錢曉斌表示,安全廠商提供的核心服務是安全硬件或軟件里包含的安全能力,安全能力的核心就是安全知識。而安全知識實際上就是安全廠商跟攻擊者之間博弈的核心點。
2、安全能力的生產過程以及安全防御過程的智能化,需要人干預的內容越來越少,用戶的維護越來越簡單、系統(tǒng)使用的成本也越來越低。錢曉斌談到,智能化體現(xiàn)在安全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如傳統(tǒng)防火墻、UTM快速發(fā)展為下一代防火墻;防病毒開始演進為沙箱,又快速形成BDS(攻擊防御系統(tǒng))的概念;IDS也從IPS快速演進為下一代IPS;SOC進一步演變?yōu)镾IO(安全智能中心),來實現(xiàn)數(shù)據采集、安全分析、威脅挖掘的高度自動化。
兩大難題的N種解法
錢曉斌談到,安全發(fā)展到現(xiàn)在,核心競爭力已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是安全管理,一是安全分析。但在智能化領域,這兩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挑戰(zhàn)。
1、安全管理中的智能化挑戰(zhàn)。首先是安全協(xié)同與環(huán)境感知,現(xiàn)在各種層面的設備都越來越注重這方面的功能特性。其次是應用層面的管理,基于精細化應用識別的訪問控制,是安全智能的基礎。再其次,智能策略,自動化的策略配置也是安全智能的核心。最后,還需要用戶友好的安全可視化。還有安全預測,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上的問題,很多還是需要不斷的往前演進,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2、威脅分析的自動化。以往安全實驗室中的人工分析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威脅態(tài)勢快速發(fā)展要求,需要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首先需要海量樣本收集的能力,其次工具和平臺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三是數(shù)據密集型計算,這種計算方法非常適用于大數(shù)據環(huán)境下的安全分析。四是模式的挖掘,最困難的是實現(xiàn)從已知模式到未知模式的跳躍。五是機器學習,對于機器來說可以比人注意到更多的內在關聯(lián)關系。
華為智能安全未來發(fā)展
1、APT攻擊防護
從威脅層面上看APT是一個最危險的方法,我們把它理解為未知的,針對特定目標的一些嚴重的攻擊活動。這些攻擊活動,主要是它的隱蔽性、持久性、還有目標的特定性。為了檢測APT,你必須看到其隱蔽的特征。錢曉斌談到,華為的做法首先是從惡意軟件的全生命周期做分析。一個攻擊活動有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它的開發(fā)過程、測試過程、傳播過程,最后自我銷毀或者是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有一個傳播的時間,如果在這個時間過程中及早發(fā)現(xiàn)它,則最終還是能夠控制住;另外就是全路徑分析,就意味著需要關注各個入口各種終端的數(shù)據,不管是外部、內部、通過社會工程學方法等等,必須關注到所有的地方,所有地方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2、華為安全信譽系統(tǒng)
“我們希望在安全智能層面站得更高一點,在安全信譽的層面來解決安全的問題,就跟我們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一樣?!?錢曉斌向媒體表示。
錢曉斌介紹到,如某個IP訪問企業(yè)的資產,企業(yè)已經有了你的信譽屬性,就能知道這個IP可能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企業(yè)就可以應用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但是信譽的知識是需要預先積累的,如Google它有很強的運營能力,長時間以來沒發(fā)生過什么安全問題,經過測試我們認為它確實安全,把它認為是信譽度好的。還有一些經常注冊一些隨機域名或是和一些知名網站相似的域名,它可能就是一個欺詐的網站,這些域名經過日常檢測,可能經常會被掛馬,把這些網站放到黑名單中。還有大量中間區(qū)域的網站,總數(shù)非常大,但并不被大家頻繁訪問,這些網站也容易出現(xiàn)安全風險,在防御體系里就需要有更深度的檢測機制。
企業(yè)在前端經過信譽庫快速處理,后端根據信譽指示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能用較低的時間成本與資源成本,智能化地提升安全能力。錢曉斌談到,在信譽體系里更容易做到智能協(xié)同,因為信譽數(shù)據在共享層面更容易操作,效率更高。
最后,錢曉斌談到,總體來說華為構建自己的安全智能中心,不僅具有大數(shù)據的分析平臺,還有各種各樣的分析模型。這個安全智能中心包括了華為的特征庫生產系統(tǒng)與信譽查詢系統(tǒng),它也會接收來自各個層面的信息反饋。安全智能中心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可能需要自建到內部,這樣內部形成一個數(shù)據自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檢測數(shù)據來自于內部,最后形成對安全知識的反饋也來自于那里,這種部署方式也能滿足企業(yè)對于敏感數(shù)據的保護需求。
“我們想通過上述各個方面的思路,在安全智能上做更多工作,通過變革我們的技術本身的工具、方法還有模型,逐漸的把華為的安全體系做強,更好的為用戶服務!”錢曉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