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鏡被推到了輿論風口浪尖,曾經筆者覺得谷歌眼鏡這個項目(盡管當時產品還沒有成熟)很有潛力,盡管有許多嚴重的缺陷需要改進。(現(xiàn)在看來是筆者斷言太早,谷歌眼鏡探索者版本都已經對公眾開放了。)
《谷歌眼鏡已死》一文認為,谷歌眼鏡測試版軟件的定價過高,導致設備實用性不強,產品外觀審美太刻板,營銷手段太差,好的軟件數(shù)量不多。此外,電池的續(xù)航時間實在雞肋,聲音的質量也一般,顯示像素太低,而且佩戴的時間稍長就會頭疼。
筆者認為,隨著產品升級,上述問題應該能迎刃而解,價格隨著產量增加也會下調,外觀設計也能改進,谷歌也會分配更多的營銷和軟件資源給眼鏡的開發(fā)。
文章還認為,谷歌眼鏡的發(fā)展滯后,將會影響其他可穿戴設備的進展。其實,可穿戴設備的產品線很長,并非只有幾款明星產品。例如Fitbit、智能手表Pebble,以及比谷歌眼鏡更高端的軍方反恐系統(tǒng)(遠程遙控的無人機和機器人),不僅能協(xié)助復雜飛機維修任務,而且在工程制造甚至醫(yī)療領域中也有建樹。完全不應該存在這樣的擔心。
雖然技術可以改進,但用戶始終是“人”。 小眾化的研發(fā)環(huán)境一直是穿戴式產品的殺手,類似谷歌眼鏡一樣,小范圍內測試預售時,可能沒有人會在意外觀美不美、別人老戴著一副眼鏡盯著你怪不怪的問題。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即便眼鏡并沒有打開,在沒有征得別人的同意的情況下,拿著照相機老對著別人的臉也總不太好讓人接受。開發(fā)者們可以通過改進外觀來爭取用戶感官上的親切感,谷歌眼鏡近來也做了許多類似的工作,比如與最大的眼鏡框架品牌Luxottica合作,就是力爭設計更時尚美觀的鏡架。
831c7c2d72c3fe64da870fe38d7212b4
相信不遠的將來,相機鏡頭能夠做成熱插拔式配件,結合碳纖維的材料特點,甚至隱藏相機鏡頭也是遲早的事,說不定把整個顯示器植入視網膜或做成隱形眼鏡顯示器也有可能。想象未來的眼鏡不僅有拍攝功能,還有檢測溫度和心跳的傳感器,內置讀取分析表情的高感光芯片,監(jiān)測說話頻率的高靈敏麥克風,可以實時分析對話者是否緊張或是不適的情緒。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事實上現(xiàn)有的科技水平已經能完成如此“有趣”的事情,Xbox One 集成了一款尺寸很小、性能可圈可點的Kinect感應器,以現(xiàn)有的技術,或許需要十年才能發(fā)展成為上述想象世界中眼鏡,但今天我們必須要正視這個社交問題,思考如何化解隱私和可穿戴式設備普及之間的矛盾。
這究竟僅僅是谷歌眼鏡的問題,還是所有穿戴式設備的局限? 亦或只是眼鏡狂人濫用眼鏡所引起的焦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