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一個本應受到巨大關注的行業(yè)事件,因為與馬年春節(jié),以及同一天的其他新聞事件撞車,而被很多人忽略了。
目前,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財報收入:華為登頂】
2014年1月30日,在中國農歷除夕當天,愛立信公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及2013年度全年財報。
同一天,聯想宣布收購摩托羅拉,京東則宣布已遞交上市申請書。
根據財報,在2013年,愛立信凈銷售額2274億瑞典克朗(約合353億美元),與2012年持平;凈利潤122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05%(約合18.6億美元)。
而在此之前,華為公布的,未經審計的2013年業(yè)績報告顯示,其全年銷售收入為2380-2400億人民幣,約合393-396億美元;主營業(yè)務利潤預計達286-294億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約43%-47%。
這意味著,在多年的跟隨之后,中國電信設備廠商終于成為全球老大。
除了華為與愛立信之外,其他三家電信設備廠商的排名分別為諾西、阿朗、中興。其中,即使是規(guī)模最大的諾西,主營收入也僅有愛立信的約50%。
對此,我的主要觀點如下:
【關于華為】
1、華為的登頂早已在外界預期之中。
在此前的2012財年,華為的主營收入就與愛立信極為接近。
而在2013財年,受益于中國通信網絡市場增長、以及終端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華為的業(yè)務收入仍在快速增長。
雖然華為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遭遇較大的保護壁壘阻力,但由于美國、日本等國家運營商縮減了網絡投入,愛立信在2013財年也受到牽累。
2、在2014年,中國4G規(guī)?;逃?、新型城鎮(zhèn)化、促進信息消費等政策利好,將帶動華為的業(yè)務收入繼續(xù)增長,穩(wěn)固領頭羊地位并不困難。
3、與2012年相比,由于降低了內部管理成本,終端業(yè)務也能對利潤率有所拉高,所以在收入規(guī)模增長同時,華為的財務結構仍將較為健康。
4、華為的挑戰(zhàn)在于:電信業(yè)務的規(guī)模已基本見頂,企業(yè)業(yè)務仍在培育期(2013年僅占企業(yè)主營收入7%),終端業(yè)務則將面臨巨大競爭。而后兩者的競爭對手,也不是華為所熟悉的其他電信設備巨頭,而是思科等企業(yè)業(yè)務領域巨頭,以及蘋果、三星、聯想、小米、中興等國內外手機公司,競爭壓力將加大。
5、華為近三年的高速增長,伴隨著人員的高速增長,員工總數已經遠超愛立信,但員工人數如何控制也是學問,未來數年如何在市場收入增長同時,控制員工總數的膨脹,將值得注意。
【關于愛立信】
1、雖然收入規(guī)模被華為超過,但運營商設備及全球專業(yè)服務上,愛立信依然是無可爭議的No.1,對網絡社會、5G等未來技術的走向趨勢把握上,愛立信依然在引領整個行業(yè),而拋開終端和企業(yè)網,華為與愛立信仍有差距。
2、在電信業(yè)務市場上,愛立信面臨與華為同樣的問題:業(yè)務規(guī)模見頂(事實上,這也是全球電信設備所有企業(yè)的天問,受制于基本穩(wěn)定的市場總量,設備廠商們已經陷入以彼此爭奪為收入增長動力的零和博弈)
事實是,在2013年,愛立信的銷售收入已經與2012年基本持平。
3、早在數年前,華為和愛立信就已確定全球top50運營商策略,這使得雙方更加短兵相接。
4、2014年,在美國,華為短期內仍難以在電信設備市場上,實現規(guī)模性的實質突破,這里依然是愛立信與華為賽跑的大后方。而在中國市場,愛立信將很難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但由于其自身的技術與服務優(yōu)勢、資源與人脈積累,其市場份額也不會受到大的沖擊,預計將保持基本穩(wěn)定。
5、在2014年,伴隨歐洲經濟與設備市場的復蘇,歐洲將成為化赤和愛立信爭奪的激烈戰(zhàn)場。
6、2013年,愛立信實現凈利潤122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105%,雖然其中也得益于約1.2萬名員工的離職,但對正處于轉型關鍵期的愛立信來說,財務現狀的改善更加關鍵。
7、從長遠來看,在電信設備市場,愛立信與華為的角力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形成僵持,未來的突圍方向,在于誰能更好地把握住在全球ICT產業(yè)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通信業(yè)與互聯網、物聯網融合過程中產生的市場機遇——尤其是尤其是在小型運營商服務,以及企業(yè)業(yè)務領域。
8、在未來,越來越強調融合的跨界競爭格局中,兩家公司都已經有所準備。通過布局移動多媒體視頻、IPTV、大數據云技術等領域,愛立信已成為是世界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而華為的軟件收入也已經超過100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