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通信網訊,自谷歌2013Q3財報公布不久,其股價便一路高歌沖破1000美元并持續(xù)上漲勢態(tài)。在光鮮財報數據的背后,年少白頭的CEO拉里·佩奇卻無法掩飾其對谷歌未來的擔憂。谷歌的隱憂來自安卓,雖然安卓系統目前在全球智能移動設備市場占有率接近80%,并以每天150萬部激活數量高速增長,但其未來卻充滿了不確定性,這直接導致了谷歌公司移動戰(zhàn)略的局限。
開源模式的未知風險
大家都知道,安卓是一個以Linux為基礎的開源操作系統,開源成就了安卓,但也成為安卓如今最大的局限。開源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商業(yè)軟件模式,其本身存在極大的未知運營風險,當年的紅帽公司就做過先行嘗試。在這一點上安卓與Windows的起源不同,微軟在研發(fā)Windows之前曾向某人購買了86-DOS的全部版權,并改名為MS-DOS,然后在MS-DOS的基礎上開發(fā)出Windows系統,隨即一路點亮了Windows科技樹,也就是說Windows只屬于微軟。
而安卓卻不能像Windows一樣收取授權費,倘若谷歌對安卓實行閉源,那將是同整個開源社區(qū)為敵,“不作惡”的佩奇、布林和精明狡猾的施密特無論如何都不會做出那種蠢事。因此,開源就決定了安卓的基因,谷歌只能在開源的安卓系統上去點亮未知的科技樹,這其中充滿了包括來自市場的未知風險。
令人頭疼的碎片化
碎片化仍然是安卓最大的問題。制造商品牌過多、設備型號過多、新舊系統共存、分辨率各異,這些都是造成安卓系統碎片化的表面現象,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本質原因還是開源。為什么說開源導致碎片化?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就是Linux。被開源社捧為“神物”的Linux其發(fā)行版有數百之多,就連最流行的發(fā)行版也有十數種,而且在最常用的Linux版本中還分成兩大譜系,一類是Debian系(包括Ubuntu、Mint等),另一類是Fedora系(包括紅帽、CentOS等),其間關系紛繁復雜,開發(fā)者組團各自為政,沒有統一標準,科學家們時常爭吵爭議不斷,其熱鬧紛繁程度直奔菜市,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貴圈真亂”。
說起開源社區(qū)不得不談一談社中名著《大教堂與集市》。該書講述的是軟件工程方法論,雖然書中的“大教堂”和“集市”起初是指兩種不同的Linux開發(fā)模式,后來人們常用其隱喻Windows和Linux開發(fā)模式的不同。其實現在的安卓系統開發(fā)才是真正的“大教堂”模式,源代碼雖然公開,但軟件每個版本開發(fā)過程都由固定團隊也就是谷歌掌控。這種大教堂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集市模式所產生的版本碎片化,這也解釋了為什么Linux 20年的發(fā)展沒能占領市場而安卓做到了。
12中下游里的“異數”
盡管如此,安卓依舊繼承了Linux的基因并被貼上了開源屬性,源代碼的公開并且系統完全免費給了廠商利用之便,也造成如今安卓設備市場重硬件不重系統的局面。這些廠商當中產生了一個“異數”,那就是三星公司。三星智能手機以39.1%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安卓設備的主導位置,在安卓平板市場也有不俗的表現,這是谷歌始料未及的。如今,三星公司正逐步褪去中游廠商的標簽,試圖擠進上游競爭,沒準哪一天還會宣布安卓是我思密達的,不得不令谷歌引起重視。
如何對中下游廠商進行利益制衡,谷歌還得向微軟學習。微軟當年聯合英特爾以Wintel架構號令天下諸侯,整條產業(yè)鏈哪塊是你的,哪塊是他的,誰吃肉,誰喝湯,中下游廠商莫有不從。微軟的高明之處在于其擅長構建并主導一系列業(yè)界標準,然后通過強強聯合,以標準來制衡中下游廠商。雖然安卓的免費+開源有一定局限性,但整個系統的開發(fā)和發(fā)行還掌握在谷歌手里,加上谷歌買了一大票的專利,應不至于讓中下游反客為主。
其實微軟這些年雖反應遲鈍,但不乏其卓越的遠見能力,與高通公司的深度合作就證明了這一點。高通公司在業(yè)界具備卓越的才華和相當的潛力,如今實力已與Intel旗鼓相當,假使谷歌公司搶先一步與高通合作開辟界定業(yè)界新標準,那么不論在移動設備還是傳統桌面領域,都將給上游的微軟和中下游不安分的廠商們產生震撼且深刻的影響??梢姽雀柙谡麄€產業(yè)鏈中的戰(zhàn)略運籌和控制方面仍顯經驗不足。
谷歌對安卓的偏見
從安卓系統面世的那一天起,市場和消費者就對這個小綠機器人充滿期待,因為當初05年谷歌收購安卓科技公司時人們并不清楚谷歌的收購目的,業(yè)界只是猜測谷歌或將進入移動領域,直到07年開放手持聯盟成立,大家驚呼谷歌竟以推出操作系統的方式(而不是像蘋果那樣)進駐移動市場。這些年來,靠著開源社和全球開發(fā)者的共同努力,安卓系統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但谷歌卻對安卓本身持有一定偏見。
在業(yè)界看來,谷歌與安卓的關系遠不如微軟與Windows的關系,谷歌對安卓的態(tài)度就好像是外來的媳婦娶進門,一直沒有給安卓一個正式的名分,就連谷歌的小兒子Chrome都顯得比安卓有身份。今年3月,Chrome部門副主管桑德爾·皮蔡替代安卓創(chuàng)始人安迪·魯賓兼任了安卓部門負責人,此舉更是引發(fā)外界對Chrome與Android的整合猜想。
谷歌在對安卓系統的進一步研發(fā)和碎片化問題的解決上同樣缺乏動力。不同于它的對手微軟,谷歌缺乏一支專業(yè)的操作系統研發(fā)隊伍,而且在安卓與其他業(yè)務的資金投入比例上嚴重失衡。其實拉里·佩奇早已意識到這點,在2013Q3財報公布后接受采訪時其個人表態(tài):大多數公司(指谷歌也在其中)都有可觀的研發(fā)預算,其中99%和現有業(yè)務有關,余下1%用于長期項目(比如安卓),但我個人認為應將兩者比例對調。
安卓的未來之路
今天,安卓已遠遠超越了它的前輩們(如紅帽和Ubuntu),但也面臨著與前輩們同樣的挑戰(zhàn)(開源的商業(yè)模式和碎片化等)。很顯然,安卓不可能走Windows的發(fā)展模式,也無法套用蘋果的成功案例,只能在開源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目前谷歌最大的營收依然來自廣告,且自收購摩托羅拉以來其硬件整合能力仍未成型。現今互聯網領域被顛覆之聲此起彼伏,倘若谷歌無法找到穩(wěn)定的新的營收增長點,那么安卓當前的市場優(yōu)勢將逐漸喪失,之前在安卓上投入的所有努力也將化為為他人(比如三星)作嫁衣裳的悲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