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為什么死?圖解五年由盛轉衰史【圖文】
21ic通信網訊,逐漸“衰老”的黑莓終于也步了諾基亞的后塵,走到了被收購的境地。
9月23日深夜,黑莓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已與Fairfax Financial為首的加拿大財團簽訂收購意向書,后者出價為每股9美元,總價為47億美元,預計11月4日簽署最終協(xié)議。
這也是繼摩托羅拉移動、諾基亞之后,又一家歐美傳統(tǒng)手機巨頭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究竟,全盛時期在歐美市場足以與蘋果分庭抗禮的黑莓是如何走到今天這般悲慘的地步?
下面為您解析一個好企業(yè)走向衰亡的歷史進程。
1、如日中天
2007年8月份,加拿大智能手機廠商黑莓如日中天,其用戶突破1000萬,股價更歷史性地達到236美元/股,市值超過800億美元。
2、創(chuàng)始人無心“國事”
2007-2009年,黑莓創(chuàng)始人、前聯(lián)合首席執(zhí)行官吉姆·貝爾斯利無心“國事”,開始熱衷于冰球運動。
甚至在2007年1月份iPhone推出的時期,依然只關心如何買下一支冰球隊!
一直到2010年4月,黑莓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智能手機業(yè)務已經無法與蘋果抗衡。
3、首款觸屏手機發(fā)布,為時已晚
2008年11月,黑莓發(fā)布首款觸屏手機STORM,與蘋果iphone的發(fā)布相比,晚了足足有1年零10個月。
不但如此,其首發(fā)銷售量僅為100萬臺,是iphone的十分之一。
4、為控制成本裁員11%
2011年7月25日,黑莓手機制造商RIM裁員11%并重組高官層,原黑莓業(yè)務首席運營官唐-莫里森離職退休。
外媒分析稱,此舉主要是為了控制成本,改變財務惡化的局面。
5、兩位聯(lián)合CEO被迫辭職
2012年1月,黑莓公司兩名聯(lián)合CEO邁克·拉扎里迪斯和吉姆·貝爾斯利終于迫于投資者壓力辭去共同擔任的CEO和董事長職位。
這一時期的黑莓受到蘋果和谷歌兩方沖擊,陷入困境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6、創(chuàng)始人清空黑莓股票
2013年2月,創(chuàng)始人兼前CEO貝爾斯利清空自己所持有的268萬黑莓股票。
當時,黑莓股票的交易價格為13.5美元/股,貝爾斯利憑借拋出的這些股票可能獲得數千萬美元收益。
顯然到了這個時候,連貝爾斯利本人都已經失去信心,不看好黑莓的發(fā)展。
7、發(fā)布新機Z10,慘淡收場
2013年2月底,黑莓發(fā)布企圖扭轉命運的旗艦機型Z10。
但市場反饋異常冷淡,有機構估計,該款手機滯留在經銷商手中的貨量超過300萬臺。
8、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2013年8月,黑莓董事會宣布成立特別委員會,探索多種戰(zhàn)略選擇,稱正在考慮出售公司自救。
這一時期,黑莓股票停牌、大股東離職,年初發(fā)布的兩款手機也沒能改變黑莓的頹勢,RIM公司已很難再通過自己的努力自救。
9、啟動“快速”拍賣程序
2013年9月5日,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道,黑莓董事會希望啟動“快速”拍賣程序,以期促使公司在11月之前完成出售。
10、再次大力裁員,CEO、CFO拋售股票
2013年9月20日, 深陷困境的黑莓發(fā)布二季度財報,預計凈虧損將達到9.5億至9.55億美元,并宣布實施全球范圍裁員約40%。
文件顯示,黑莓現任CEO海因斯和CFO比杜爾卡分別在這一天拋售了各自新歸屬股票的51.1%,套現約合11.76萬美元和3.92萬美元。
加拿大電子披露系統(tǒng)文件顯示,海因斯和比杜爾卡在過去幾個季度的大致相同時間拋售了類似比重的黑莓股票。
去年9月20日,兩位高管以每股6.8517加元拋售了類似比重股票。
11、以47億美元,“下嫁”加拿大財團
2013年9月23日,盛極一時的黑莓因為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被蘋果遠遠甩在身后而最終衰亡,被加拿大財團以47億美元收購。[!--empirenews.page--]
這一刻,小伙伴們終于發(fā)現了一個重大問題。
那就是每當關鍵時刻,創(chuàng)始人和CEO都在棄公司而去,這樣的企業(yè)還能不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