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3日消息(艾斯)據彭博社報道,華為準備在研發(fā)方面花費比瑞典愛立信更多的投資,從而實現不僅僅依靠更便宜的產品來贏得客戶。
繼2012年在研發(fā)方面投資300億元人民幣(49億美元)后,華為今年將提高其在移動和固網性能及音頻和視頻傳輸方面的投資預算,華為研發(fā)主管Li Yingtao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這家私有公司正尋求與運營商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開發(fā)各種產品,從無線接入網絡到小型化天線。
“當你跟客戶商討建設一張網絡時,他們會問到的底線是:‘你能做到還是做不到?’”本周Li在日內瓦通過一位翻譯這樣表示。“這種能力主要取決于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將會增加(研發(fā))投資。”
這一評論強調了中國最近從廉價制造轉向質優(yōu)價高的努力。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本周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提交的報告顯示,盡管中國在最具創(chuàng)新性國家名單上仍排在較低的35位,但中國在新興經濟體專利申請中國走在了最前列,并且在研發(fā)支出上投資最高。
諾基亞和愛立信
根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像愛立信和諾基亞這樣的歐洲科技公司的凈研發(fā)支出,去年的增長幅度為近三年最低。
愛立信有2.14萬名研發(fā)員工,去年該公司的研發(fā)支出與華為的規(guī)模幾乎相同——328億瑞典克朗(49億美元),占據愛立信收入的14.4%。
華為15萬名員工中的幾乎一半都從事研發(fā),華為研發(fā)支出占據其收入的13.7%。該公司正擴大其智能手機業(yè)務,而這部分業(yè)務則是愛立信已經退出的領域。華為2012年的收入約為354億美元。
今年年初,愛立信表示其2013年研發(fā)支出將會“略有”下降。在其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的合資公司解體后,該公司已經同意收回部分資產。
“愛立信137年來一直是行業(yè)中的技術領先者,并將繼續(xù)致力于這一領導地位進行投資。”愛立信一位發(fā)言人Ola Rembe表示。
同城對手
市值約41億美元的法國供應商阿爾卡特朗訊(以下簡稱“阿朗”),其2013年的研發(fā)預算超過20億歐元(26億美元)。
由于總部位于深圳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公司專注于高端產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更多資源用于研發(fā),目前他們仍可享受更低廉的成本。
華為的員工成本要比歐洲和北美供應商低,研究機構Gartner去年10月表示,在中國雇傭一位電信技術人員的成本要比在美國或歐洲便宜1/3。
Li表示,華為正在尋求工業(yè)和學術合作伙伴,來幫助其實現新的發(fā)現。該公司昨天表示,它正與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商討共享一個實驗室,研究使用數學運算來壓縮大量數據的技術。
諾基亞西門子
由于歐洲競爭對手正專注于重組業(yè)務,這些努力可能將會取得成功。
本周早些時候,諾基亞同意以17億歐元收購西門子所持的諾西股份。諾西2012年的營收為138億歐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考慮出售其在芬蘭、印度和中國的制造工廠。
阿朗新CEO Michel Combes在6月19日表示,他扭轉這家陷入虧損的公司的第一步,將是重新將創(chuàng)新預算重點放在其快速增長的超高速互聯網技術上。Li則認為,如今網絡設備創(chuàng)新應該著眼于使現有的電信服務功能保持連續(xù)和順暢。
“人們越來越少打電話,火車上的網速很慢,而當你登上飛機時,連接就會完全中斷。”Li說道。“現在運營商們并不需要一個技術中斷,他們需要的是他們網絡問題的答案。即便只是為了滿足標準需求,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英文鏈接:Huawei Ready to Outspend Ericsson in R&D Race to Woo Cl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