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消息,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周三公布的數據,中國、日本與韓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增幅搶眼,凸顯出世界科研與經濟力量向東北亞傾斜。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稱,201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增幅高達56.2%,達到1萬2337件,是2006年數據的三倍,位居全球第四位。
韓國緊隨中國排名第五,2010年國際專利申請量增加20.5%,而排名第二的日本雖為成熟經濟體,仍然達到了7.9%的專利申請增長。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加利(Francis Gurry)在記者會上說道:“東北亞(國際專利申請量)疾速增長。”
在全球范圍內,國際專利申請量增加4.8%,接近經濟危機前水平,亞洲地區(qū)申請量的增加彌補了其他工業(yè)經濟體的停滯或下降。
美國迄今為止仍為全球頭號國際專利申請國,但2010年申請量下降1.7%,至4萬4855件,較2007年水平約低了20%。
中興華為躋身四強
中國專利申請量的跳躍式增加表明中國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工作者開始為自己的發(fā)明尋求國際保護。而實際上,中國企業(yè)在專利申請數排名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顯示,日本松下公司以2154件專利數位列2010年國際專利申請數榜首,而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與華為分列第二與第四位。
中興國際專利申請量為1863件,較2009年增加1346件,增幅約260%,排名第2位。華為公司則以1528件專利申請排名第4位,較去年下降2名。華為終端公司以164件排名第88位,是首次登上百強榜。
WIPO指出,受金融危機和研發(fā)投入下降等因素影響,歐美國家在專利申請方面表現不佳。與此不同的是,中國企業(yè)在知識產權領域持續(xù)投入,在國際專利申請方面顯示出了厚積薄發(fā)的力量。
中興方面介紹,公司堅持每年將收入的10%投入研發(fā),金融危機期間依然沒有減少,近兩年研發(fā)資金累計高達130億元。中興目前已擁有3萬余名研發(fā)員工,在全球設立了15個研發(fā)機構,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超過3.3萬項,90%以上為具有高度權利穩(wěn)定性和技術品質的發(fā)明專利,包括眾多覆蓋國際通訊技術標準的基本專利和通訊產業(yè)關鍵技術的核心專利。
憑借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長期積累,截至2010年12月底,華為中國專利累計申請31869件,已授權專利17963件,其中海外授權3258件。華為在國外已授權專利中,歐美授權專利比重約為83%。(左誠)
(英文鏈接:China's international patent filings up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