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出任諾基亞CEO后,該公司需要踏上全新的征程,迎接挑戰(zhàn)。
以下為文章全文:
有這樣一家公司,在很多人看來,它是全球最具創(chuàng)意的企業(yè)之一,是一個集堅毅與休閑于一身的古怪混合體;為其撰寫發(fā)展史的作者說,它的產品具有革命意義,而且改變了整個行業(yè);該公司的一名高官說,它出品的手機完美地將外形與功能融為一體,可謂“秀外慧中”。
你或許會認為我們說的是蘋果,但實際上,它是諾基亞——或者說,是處于世紀之交的諾基亞。彼時,這家芬蘭企業(yè)剛剛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市值達到2500億美元。在當時的諾基亞看來,手機是一種時尚配件,一種現(xiàn)金替代物,甚至是一臺掌上電腦。
接下來的情況眾所周知。沒過幾年,《財富》雜志便發(fā)問“諾基亞迷失了嗎?”。如今,蘋果和RIM等北美競爭對手已經引領了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而亞洲手機廠商也逐漸開始搶奪諾基亞在大眾市場的份額。如果查看一下諾基亞近期的股價表現(xiàn)——很可能是使用iPhone或黑莓——便會發(fā)現(xiàn),該股已經跌回到1998年的水平,使得諾基亞當前的市值僅為峰值的15%。諾基亞的那些炫酷元素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誠然,諾基亞依舊穩(wěn)坐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的寶座,在印度等增長迅猛的市場,其份額仍然非??捎^。但是隨著利潤率的下滑,以及Symbian操作系統(tǒng)在谷歌Android等競爭對手面前的節(jié)節(jié)敗退,該公司正在面臨丟掉王者寶座的風險。
這也是諾基亞9月10日宣布更換CEO的原因。
新任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是一名加拿大人,此前擔任微軟商業(yè)部門主管。埃洛普也是諾基亞145年歷史中首位非芬蘭籍CEO。他將于本周上任,此時正值秋分時節(jié),在此之后,芬蘭就將進入漫長而黑暗的冬季。對埃洛普的任命是諾基亞管理層重組的一部分:帶領諾基亞在手機領域獲得成功的董事長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以及智能手機主管安斯·范約奇(Anssi Vanjoki)都將步CEO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的后塵,離開諾基亞。
諾基亞所在的消費電子領域競爭非常殘酷,畢竟這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行業(yè)。在這個行業(yè)中,大型企業(yè)最初可以推出一些略微超前的產品,并成為一名魅力過人的領導者。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細微的變化,這些大型企業(yè)的行為逐漸僵化,官僚氣息也與日俱增。一旦更為靈活的競爭對手搶占先機,昔日的王者地位和看重收益的投資者便會一去不復返。
飛利浦將電動剃須刀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并且發(fā)明了家用錄像機,但是該公司目前已經基本放棄了消費電子市場,并將主要注意力集中于醫(yī)療設備和照明領域。索尼雖然仍在電視、Walkman音樂播放器等領域擁有優(yōu)勢,但也已經風光不再,甚至將全球生產削減了10%。
最著名的例子還是蘋果。在憑借個人電腦獲得了早期的成功后,該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開始經歷業(yè)績下滑,甚至瀕臨破產。但是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1996年凱旋歸來后,該公司便開始了復興之路。盡管曾經一度被迫接受老對手微軟1.5億美元的投資,但蘋果最終還是憑借iPod和iPhone等產品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與蘋果一樣,諾基亞也希望實現(xiàn)自我轉型。2007年,該公司在現(xiàn)有產品中增加了軟件和網(wǎng)絡服務。目前為止,效果還很難判斷。從某種程度上講,埃洛普的到來便是對這一計劃的認可。在他的幫助下,有望誕生一個全新的、專注軟件開發(fā)的諾基亞。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市場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總裁蒂姆·巴扎林(Tim Bajarin)已經關注了蘋果30年之久,他說:“他們(諾基亞)真正需要的是一名軟件宗師,這已經成為諾基亞戰(zhàn)略的一大漏洞。他們明白,圍繞諾基亞的硬件建立起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對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史蒂芬,不是史蒂夫
兩周前的一個早晨,埃洛普首次作為諾基亞CEO繼任者亮相,他并沒有將自己的形象塑造為一名“魔法師”。埃洛普當時身著整齊的西裝和領帶,周圍簇擁著多名諾基亞高管。與之相比,他的前任康培凱今年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則身著一件黑色T恤,外面套著夾克,那份派頭就像是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
在面向整個芬蘭直播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埃洛普的演講似乎更希望討好用戶,而不是創(chuàng)造什么轟動效應。他談到了對冰球的喜愛——這是加拿大人和芬蘭人的一個共同愛好——并指出,芬蘭和加拿大都在北極圈內擁有領土。他說:“現(xiàn)在,我的職責……是領導這個團隊度過這個變革的時期,帶領這個組織度過這個動蕩的階段。”感覺像是在照本宣科。這位戴著眼鏡的高管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舞臺風格恐怕并不符合硅谷的期望。
現(xiàn)年46歲的埃洛普十分低調,在加盟諾基亞前,他的簡歷甚至沒有被維基百科收錄。
在上周舉行的諾基亞年度展示會上,埃洛普意外出席,這一次他顯得活躍了許多,而且極力吸引年輕的軟件開發(fā)者。這些開發(fā)者此前已經花了36小時在倫敦的黑客松(hackathon)活動中構思并開發(fā)了許多諾基亞應用。埃洛普上臺向一名開發(fā)者授予了100萬美元的獎金,并且效仿了他的前老板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那種著名且屢試不爽的激情表演。
“開發(fā)者、開發(fā)者、開發(fā)者。你們太重要了。你們對諾基亞意義重大。我來到諾基亞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你們授予100萬美元的獎金,這種驕傲之情難以自已。哇,這簡直太棒了!”他說。這完全是在重復鮑爾默2006年在微軟軟件開發(fā)者大會上的說辭。
埃洛普溫和而恰到好處的表達就像是鮑爾默那狂野的呼喊所產生的微弱回音,但是仍然得到了倫敦ExCel會展中心數(shù)百名開發(fā)者的熱烈掌聲。
在場的聽眾表示,他們對埃洛普的所見所聞還不夠多,無法對他形成太多印象。“他在微軟的時間不算太長,所以他或許不錯。”一名硅谷業(yè)內人士說,這一評論也反映出整個行業(yè)對這家軟件巨頭的風格的普遍鄙視。
埃洛普其人
埃洛普或許不是一個好演員,但是這位5個孩子的父親的確得到了硅谷的認可。在從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獲得了電腦工程和管理學位后,他擔任了連鎖餐廳波士頓炸雞(Boston Chicken)的首席信息官,他還曾經在Macromedia效力7年。這家位于美國舊金山的軟件公司推出的網(wǎng)絡設計工具深得蘋果開發(fā)者的喜愛,而埃洛普也在該公司擔任過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全球外勤主管。正是Macromedia出品的Flash視頻軟件引發(fā)了YouTube的崛起,而該公司出品的Dreamweaver也成為廣泛使用的建站工具。該公司還成功將Flash引入移動設備,并贏得了包括諾基亞在內的所有手機廠商和服務提供商的支持。Adobe于2005年斥資34億美元收購了Macromedia。[!--empirenews.page--]
當他意識到無法成為下一任Adobe CEO時,埃洛普沒有浪費太多時間,而是跳槽到Juniper Networks,并出任首席運營官一職。他隨后又執(zhí)掌了微軟企業(yè)部門的帥印——該部門的年收入高達190億美元,旗下產品包括Office軟件,而且還是微軟五大部門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
在微軟,埃洛普并沒有引發(fā)公眾關注,但是鮑爾默卻說,在經濟衰退期間,他是該部門的堅定領導者。重要的是,他幫助微軟將精力轉向了網(wǎng)絡版Word、Outlook和Excel,使得用戶可以從任何地方訪問這些軟件,包括移動設備。對于微軟這樣一家依靠向桌面電腦出售軟件為生的企業(yè)而言,這一轉型非常困難。作為這一計劃的一部分,微軟一年前宣布與諾基亞建立合作關系,而微軟方面的首席談判代表正是埃洛普。
埃洛普的低調或許是諾基亞看中他的原因之一。與美國西海岸的那種隨心所欲的風格相比,他顯然更適應芬蘭人的嚴謹作風。而且,至少在一個細節(jié)上,他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念“Nokia”時的發(fā)音用的是美國念法:“No-key-uh”,而不是用芬蘭念法:“Knock-ee-uh”。
早已埋下禍根
美國是諾基亞最難攻克的市場。當康培凱2006年接過諾基亞帥印時,他曾經做出過一大承諾——他將全力解決諾基亞在美國的問題,每月在這一問題上花費一周時間。但是諾基亞仍然在美國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該公司目前的美國手機市場份額不足10%,落后于蘋果、三星和LG等競爭對手。
美國市場的失利源于諾基亞的全球擴張。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諾基亞希望拓展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市場,因此將目前已經成為全球主流手機技術的GSM標準作為重點發(fā)展方向。但是美國的半數(shù)市場都使用CDMA標準,這就限制了諾基亞在該市場的潛力。
諾基亞手機的造型也對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盡管全球很多地方的用戶都非常喜歡諾基亞的直板手機,而且很快學會使用T9輸入法發(fā)送大量短信,并樂此不疲,使得全球每年的短信發(fā)送量達到數(shù)萬億條。但美國人卻未真正著迷于短信,而且美國用戶更傾向于摩托羅拉刀鋒(Razr)這樣的翻蓋手機。但在當時,這并不重要,因為其他地區(qū)足以提供更大的手機銷量。
但是諾基亞在美國市場的弱勢已經埋下了禍根。正因如此,才使得該公司未能在智能手機流行之初,輕易融入這一潮流。就在諾基亞忙于征服世界之際,手機應當像一部掌上電腦的理念漸入主流。而Palm的Treo和RIM的黑莓早在iPhone誕生之前就已經證實了這一趨勢。而iPhone更是將這種理念發(fā)揮到了極致,甚至被人戲稱為“耶穌手機”(Jesus Phone)。
“他們一直在嘗試,但是事關企業(yè)基因。我不認為他們真的明白,應當如何變得流行而炫酷。”一名曾經在美國無線行業(yè)工作過十多年但卻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如是說。
企業(yè)形象問題?
當這位新老板到諾基亞位于芬蘭赫爾辛基的總部就任時,他應該會很想見一個人,那就是諾基亞社交媒體主管馬克·斯夸爾斯(Mark Squires)。這位現(xiàn)年50歲但仍然非常強壯的英國人負責諾基亞官方博客的運營。他于2008年撰寫了一篇論文,描述了諾基亞應當如何更好地與用戶聯(lián)系,并提出了“Connecting People”的口號。在此之后,他便開始從事現(xiàn)在這份工作。
“我們通過一個銷售鏈來傳遞我們的產品,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銷售鏈,而且也擁有很多非常優(yōu)秀的運營商合作伙伴。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你無法與你的終端用戶建立真正的聯(lián)系。”他在倫敦一家酒店的大堂里一邊抿著咖啡一邊說。
“如果你不傾聽他們的訴求——如果沒有一種機制讓你通過第三方以外傾聽——那就好比總是從你哥哥那里了解母親的情況,卻從不親自打電話問候母親。”
不過,對于他今年早些時候質疑蘋果自稱是全球最大移動設備企業(yè)的說法而引發(fā)的敵對情緒,斯夸爾斯還是頗感意外。這篇名為《一個水果的困惑?》(A Fruit Confused?)的文章引發(fā)了大量爭論,斯夸爾斯將其中的部分原因歸咎于蘋果粉絲的網(wǎng)絡軍團。
他將諾基亞的形象問題歸咎于美國用戶在社交媒體中不成比例的主導地位——他表示,諾基亞官方博客的流量有70%來自美國——以及蘋果在這一市場中的強勢地位。
“那里的觀念——由一支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企業(yè)粉絲隊伍領導,或者即使不是最大,也肯定是最為嘈雜的一支企業(yè)粉絲隊伍——正是你為何在那里擁有這種形象的原因。”斯夸爾斯說。
諾基亞的風格
部分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諾基亞應當突出它與蘋果的差異。埃洛普加盟的這家公司的員工——他們都自稱諾基亞人(Nokians)——都非常有激情,但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管理層卻并非獨裁者,反而頗為民主。例如,諾基亞的CEO會定期到員工餐廳就餐。
曾經擔任電影制片人,而且同樣在Macromedia工作過的喬治·里納多斯(George Linardos)已經適應了這種氛圍。里納多斯5年前離開了他的家鄉(xiāng)加州,加盟了諾基亞,他目前擔任Ovi商店產品經理。Ovi商店是專為諾基亞手機提供彩鈴、游戲和音樂的網(wǎng)絡渠道,其競爭對手是蘋果應用商店。
在被要求描述一下諾基亞的工作氛圍時,里納多斯套用了好萊塢的一件軼事。他說,在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拍攝期間,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故意公開羞辱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并使之暴怒,從而成功達到了目的,將這些鏡頭拍攝到電影中。相反,與里納多斯共同合作拍攝《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的捷克導演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則會讓演員不厭其煩地即興表演整整一周的時間,直到他們找到感覺。
里納多斯說:“如果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做事方法,肯定也會有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這正是我所認識的諾基亞文化。當你采取了這種方式后——當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便能夠更為持久,因為你得到的是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視野,而不是由某個人來告訴你應該變成誰。”
但這并不總是那么容易。里納多斯表示,這種缺乏自信和走彎路的情況是諾基亞多年的轉型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empirenews.page--]
“我不想撒謊——過去幾年的確非常艱難。”他說。
期待英雄產品
由于缺乏一款足夠優(yōu)秀的產品,或是令人振奮的特點,諾基亞手機業(yè)務的營業(yè)利潤率萎縮至12.5%,而僅僅在兩年前還高達21.7%。蘋果過去9個月的營業(yè)利潤率為29%,RIM過去6個月為24%。
如果想要推出一款能夠挑戰(zhàn)iPhone的英雄產品,埃洛普就激發(fā)開發(fā)者的足夠興趣,使之為諾基亞手機開發(fā)應用,滿足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需求。蘋果在廣告中說“有一個應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對于諾基亞而言,情況并非如此。Ovi商店目前僅有1.3萬款商品可供銷售,而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總量則接近25萬款。
對于諾基亞而言,想要迎頭趕上并非易事。得益于在移動行業(yè)的先鋒作用,諾基亞擁有眾多軟件平臺,但是這卻給開發(fā)者帶來了困惑。直到現(xiàn)在,也無法搞清諾基亞究竟要如何發(fā)展軟件戰(zhàn)略。
諾基亞最近推出的四款新品——雖然在測評人員中的口碑不錯,但仍然算不上最佳——是首批采用幾經推遲的Symbian 3操作系統(tǒng)的手機。Symbian 4將于明年發(fā)布,除此之外,諾基亞與英特爾將各自的移動平臺合并而成的MeeGo也將于明年發(fā)布。
在上周的諾基亞世界(Nokia World)大會上,諾基亞自擺烏龍,使得這次會議淪為笑柄。諾基亞當時邀請了芬蘭最熱門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Rovio的CEO來探討了諾基亞最近在應用審核、與開發(fā)者分成以及新的開發(fā)工具方面進行的改進。
這位CEO的言語并無不當之處,但問題在于,Rovio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并非得益于諾基亞,而是iPhone。該公司的熱門解謎游戲《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s)已經成為蘋果在6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最暢銷付費應用。由于諾基亞的軟件戰(zhàn)略太過分散,加之Symbian 3的發(fā)布又屢屢推遲,目前能夠支持該游戲的諾基亞手機只有N900。
面臨兩難困境
里納多斯表示,他有時候很嫉妒蘋果和谷歌等競爭對手。“借助軟件和服務等產品,他們完全可以坐在一個白板面前說:‘我們喜歡誰?不喜歡誰?我們應該怎么做?’”他說,“而在諾基亞,我們現(xiàn)在每年的手機出貨量都達到數(shù)億部,因此有義務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好比是需要重建一棟維多利亞時代的舊房子,但同時還要住在里面。”
目前市面上仍在使用的、功能簡單的老款諾基亞手機數(shù)量眾多,而該公司則希望開發(fā)新功能時能夠向后兼容這一巨大的市場,這樣便會占用寶貴的研發(fā)時間和研發(fā)資金。
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兩難困境:一方面,諾基亞需要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高端市場以及支出較高的北美和歐洲市場,后者已經逐漸放棄了諾基亞手機,而開始使用iPhone和黑莓;另一方面,諾基亞還仍然陶醉于其全球12億的龐大用戶群,以及每天超過100萬部的銷量——這一數(shù)字比與之差距最小的三大競爭對手的總和還多。
任何收縮產品組合或是減少低端市場投入的做法,都會傷害到很多諾基亞人的信條以及他們?yōu)橹畩^斗的事業(yè)。這就意味著,即使要與蘋果和谷歌競爭,埃洛普也不得不繼續(xù)頌揚諾基亞在其他地方取得的成功,并以此為基礎繼續(xù)發(fā)展。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尼爾·莫斯頓(Neil Mawston)說:“諾基亞需要美國化,但與此同時,還要保護他們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資產。融入硅谷的做法在美國會很有效,但該公司同時必須要小心,不要令歐洲和其他地方的員工感到不安。”
發(fā)展定位服務
這位新老板還會在諾基亞的導航業(yè)務位于德國柏林的總部內面臨另外一個挑戰(zhàn)。諾基亞于2007年斥資7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數(shù)字地圖公司Navteq,這是諾基亞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并購,并且成為了導航業(yè)務的基礎。該業(yè)務的目標就是借助諾基亞規(guī)模龐大的用戶群,打造一個定位服務。
邁克爾·哈爾布赫(Michael Halbherr)目前負責該業(yè)務,他相信,諾基亞的未來將與地圖、導航和其他定位服務產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能夠俯瞰新建筑工地的辦公室里,他滿懷激情地繪制了一張網(wǎng)格圖,并標出了他認為將布滿設備的幾個位置。
這位德國經理人3年前也向諾基亞董事會展示過同樣的圖,彼時,他正試圖說服康培凱收購Navteq。他回憶道,康培凱當時的回答是:“老天!”
這次大膽的計劃已經吸引了諾基亞的一批最為優(yōu)秀的員工,他們認為,當時的諾基亞是時候做出改變了。圖拉·雷帝拉-尤帝拉(Tuula Rytila-Uotila)就很看好這一機會,并在諾基亞上一款旗艦智能手機N95推向市場后加盟了該部門。“我認為我們需要進行實質性的改變,而不僅僅是敷衍了事。我認為,我不得不離開公司,或者忍受痛苦。”
這家公司吸引了很多不只想要賺錢,還想改變世界的諾基亞人。但這種激情尚未贏得投資者的青睞。幾乎從該收購完成開始,分析師便不斷要求諾基亞減記部分商譽。哈爾布赫則堅持認為:“想要獲得導航行業(yè)的優(yōu)勢,就要付出代價。地圖是你的入場券。這是導航行業(yè)的最后競爭階段。”
潛在并購目標
隨著埃洛普逐漸適應赫爾辛基的冬天,市場的討論也將逐漸轉向他有可能著力打造的行業(yè)聯(lián)盟??紤]到他的背景,因此一種可能性較高的看法是,他將加強與微軟的合作。雖然微軟本身在智能手機市場并沒有太多建樹,但埃洛普的前老板鮑爾默在這位加拿大員工離職的備忘錄郵件中卻表示,他非常期待著繼續(xù)與之合作。
諾基亞是否會投入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懷抱呢?恐怕不會。目前為止,這種合作關系的理由仍然不充分:盡管有可能更好地展開協(xié)作,但這兩家企業(yè)在移動平臺領域有可能繼續(xù)為敵。
那么諾基亞是否會與谷歌Android合作呢?這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tǒng),而且其開發(fā)者社區(qū)增長迅猛。如果諾基亞邁出這一步,就需要承擔巨大的損失,而且還會因此與微軟對立。諾基亞還要因此而放棄自主開發(fā)的軟件項目。“一旦諾基亞加入Windows Phone 7或Android的陣營,投資者就將開始拋售諾基亞股票。那時,諾基亞就會變成一家像戴爾那樣的硬件廠商。”丹麥電信行業(yè)資訊公司Strand Consult CEO約翰·斯特蘭德(John Strand)說。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電信行業(yè)。
[!--empirenews.page--]更為大膽的一種猜想是,諾基亞可以與智能手機行業(yè)的一個競爭對手合并。按照過去幾個月的股價來看,RIM的可能性較大。隨著該公司開始進軍低端國際市場——可以借助諾基亞的分銷渠道獲益——RIM的市值已經降到了240億美元,較今年3月下滑了近40%。
然后就是宏達電,該公司既生產Android智能手機,也支持Windows系統(tǒng)。這家臺灣公司目前的市值為410億美元,比諾基亞高30億美元。摩托羅拉的手機部門同樣有可能成為諾基亞的合并對象,該業(yè)務目前正在尋找“棲身之所”,而且可以幫助諾基亞打開北美市場。
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諾基亞多年以來從未收購過硬件企業(yè),而且很難從單純的硬件交易中獲益。更何況,埃洛普在戰(zhàn)略上也無法做到完全自由。諾基亞董事長奧利拉最初曾經表示,將在任命新CEO后“盡快”離職,但他隨后又澄清道,離職時間要等到2012年。
奧利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埃洛普)與其他所有CEO一樣,有權審查戰(zhàn)略。但我們并不是聘請他來徹底重組戰(zhàn)略的。”
走出森林
在到處都鑲著木板而且通風良好的諾基亞總部,有很多巨大的窗戶可以遠眺大海,埃洛普有足夠的反思空間。諾基亞去年的收入下滑了19%,而營業(yè)利潤則慘遭腰斬。在市場研究公司明略行(Millward Brown)最近評選的全球品牌排行榜上,諾基亞的品牌價值較去年同期下滑了58%,這是該公司的一項重要資產。
2001年出版《諾基亞革命:一家改變行業(yè)的非凡企業(yè)的故事》一書將諾基亞塑造成了行業(yè)典范,該書的作者丹·斯坦博克(Dan Steinbock)說:“諾基亞以前曾經經歷過重大的轉折時刻。然而這一次,卻是決定性的時刻。”
歷史表明,低估諾基亞的重生決心是不明智的。諾基亞用芬蘭語中的“sisu”來自我標榜,這個單詞大概可以翻譯為“戰(zhàn)斗精神”。事實上,諾基亞此前的確曾經徹底重塑自我。即使與蘋果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諾基亞1865年創(chuàng)業(yè)之初只不過是一家坐落于芬蘭南部的造紙廠,但后來卻發(fā)展成為業(yè)務包羅萬象的大型企業(yè),其產品范圍甚至包括輪胎和電視機。不久以前,諾基亞還是芬蘭家喻戶曉的廁紙品牌,人們到森林中踏青時所穿的膠靴也是諾基亞生產的。巨大的變革是在奧利拉上任后發(fā)生的,他于1990年開始出任諾基亞手機部門主管,后來擔任了諾基亞CEO并且將這家芬蘭的大型企業(yè)集團打造成了全球手機行業(yè)的領導者。
埃洛普的到來激發(fā)了諾基亞人迎接挑戰(zhàn)的動力。諾基亞人力資源主管朱哈·阿卡拉斯(Juha Akras)說:“當你挑戰(zhàn)世界時,便會非常振奮。我們已經做好了戰(zhàn)斗的準備,這是當務之急。現(xiàn)在,諾基亞將再次處于挑戰(zhàn)者的位置上。”
里納多斯也很享受這種挑戰(zhàn)。他的思緒回到了2007年,他說話的語調透著芬蘭人的那種堅毅:“我記得曾經有過旗幟鮮明的討論……我當時的老板說,所有事情都很順利,銷售額很好,股價很好,我們站在世界之巔,他還說,接下來要發(fā)生的是,我們現(xiàn)在要離開光明,走進一片森林。感覺就好像,當你這樣做時,你會看到光亮逐漸在身后消失,前方完全是一片漆黑。”
里納多斯認為,諾基亞已經度過了6個月前那個最絕望的時刻。新鮮的血液已經在皮膚下流淌,并且開始幫助諾基亞振作精神。所有人都知道,諾基亞正在遠征。
“媒體時常會說,6個月的時間,平臺領域已經決出了勝負。”他說,“他們叫‘sisu’,我將其稱作‘龜兔賽跑’精神,這是一種持續(xù)比拼的精神,需要鍥而不舍,永不停止,不斷前進、前進、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