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企業(yè)似乎一直不受印度政府待見,尤其是華為和中興,近年來開拓印度市場可謂飽嘗艱辛。近日,有媒體曝出印度政府設置黑名單,禁止采用華為、中興等25家中國企業(yè)銷售電信設備,這在國內業(yè)界引起極大憤慨,專家批評這是對中國企業(yè)的歧視。7月13日,華為表示,希望月底通過檢測進入印度市場。
對中國企業(yè)的歧視
7月1日印度《經濟時報》披露, 印度情報部門制定了一份名單,涉及25家中國公司和1家以色列公司,所涉25家中國公司中包括華為、中興、聯想、UT斯達康等,其中主要以電信設備廠商為主。印度政府規(guī)定,在新的網絡安全標準實施前,上述名單中的這些廠商將被暫時禁止向印度移動運營商提供設備。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何茂春教授認為,印度“黑名單”的做法是對中國企業(yè)故意的歧視和不公平競爭的表現。“它所謂的安全理由,根本是站不住腳的,它的安全標準是什么,沒有說明,沒有說出不安全的事實和這25家企業(yè)不安全的證據。”
艾瑞相關分析人士則表示,“黑名單”是政治性問題,僅靠企業(yè)難以解決。而據新華社報道,商務部長陳德銘已經表示,中國正在調查印度政府制定的禁止向中國公司采購電信設備的禁令,并敦促印度公正對待中國企業(yè),希望印度政府為中國企業(yè)到印度投資創(chuàng)造一個公開、公平、透明的環(huán)境。
名為“安全”實為“利益”
“安全只是個借口,印度‘黑名單’的做法實質上還是為了經濟利益”,何茂春表示。
中國通信企業(yè)此次被印度政府列入黑名單的時機很值得推敲。本次“黑名單”出爐的時間正好是印度發(fā)放3G牌照之際,印度電信市場將進入新一輪建設高峰,這對于電信設備商來說是個巨大機遇,如果印度政府對中國設備商的禁售令遲遲無法解除,將嚴重影響中國設備商在2010年度的收入規(guī)模和盈利。
這不得不讓人想到2005-2006年中國企業(yè)在印度市場的遭遇。同樣是因為“通信網絡安全”問題,華為、中興在多項競標中出局,投資建廠的計劃被擱淺。那時正是印度2G和2.5G網絡建設高峰期,直到網絡建設高峰過后,華為中興在印度的市場才逐漸拓展開來。分析人士稱,印度此次實施“黑名單”,不顧本國電信運營商希望采購中國質優(yōu)價廉電信設備的要求,目的就是讓中國設備企業(yè)喪失良機。
7月14日,一名華為高管表示,印度政府正在草擬一份能為所有供應商提供安全檢測的公司名單,他表示相信月底名單就會公布。這意味著包括華為在內的20多家中國電信設備制造企業(yè)有望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后獲準進入印度市場。這個措施實際結果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無論如何不希望2005-2006年一幕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