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咨詢機構BDA董事長鄧肯日前對記者介紹了全球3G發(fā)展的進展,他的核心觀點是:“不能再用幾年前的舊眼光來看待今天的3G”。
中國和其他一些尚在運營2G的國家/地區(qū)是否應馬上發(fā)放3G牌照,業(yè)界各方各執(zhí)一詞。反對方經常援引幾年前歐洲3G網絡運營不佳的例子反對現在發(fā)放3G牌照,當時的3G運營商受到牌照費用負擔、缺少高性價比3G終端等負面因素困擾。
鄧肯認為,中國幾年前沒有過早參與3G或許是個正確的決定,但是當前的3G技術和當年的3G已不能等同于一個概念,現在正是開展3G服務的好時機。
3G趕超ADSL
根據BDA提供的數據,近年全球3G發(fā)展速度相當迅速。2002到2007年期間,全球2G用戶的年復合增長率是21%,而3G用戶增長了273%。
具體到兩種3G標準,截至2007年底,WCDMA用戶為1.79億,EV-DO的用戶數是9100萬。去年四季度WCDMA增加了2000萬的用戶,EV-DO在去年的增長高達65%。
鄧肯分析,之所以3G在最近取得快速發(fā)展,得益于速度和資費兩方面的進步。已經發(fā)展到HSDPA或CDMAEV-DO的3G在速率已經比普通ADSL要快(HSDPA現在速率為14.4Mbps了,正向42Mbps演進),而資費在有些國家卻比ADSL還便宜,這對3G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在年初的巴塞羅那3GSM會議期間,很多人通過3G手機漫游上網也比酒店的ADSL寬帶便宜。因此對很多歐洲國家來說,3G已經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基數,而非此前認為的只有IT專業(yè)人士才需要。
鄧肯表示,3G的推出推動了運營商ARPU值的上升。在美國,CDMA運營商VerizonWireless去年四季度的數據ARPU值上升到了36%。他們3月也推出了一種數據資費套餐,分別是50Mb流量39.99美元,和5Gb流量59.99美元,價格已經很親民。
中國3G市場可以將華為、中興推的更高
如果在中國發(fā)放3G牌照,對跨國通信設備商顯然是一個極大的商機。
但在鄧肯看來,在中國開展3G業(yè)務給中國通信設備商帶來的機會更大,特別是對中興和華為而言。在與記者溝通前,BDA剛參加了中興的分析師會議,他得到的數字是中興通訊58%的收入已經來自海外市場。從另外的渠道獲悉,華為海外市場更是占到其總額的72%。
鄧肯認為,兩家中國通信設備公司依靠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幫助了全世界的電信運營商降低實施3G的成本,直接推動了全球3G業(yè)務的發(fā)展。
不過中興和華為兩家公司也在海外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雖然規(guī)模擴大,但是利潤率偏低,打單很辛苦。如果他們有中國本土3G市場作為依托,完全有可能躋身更高一線的通信設備廠商。阿爾卡特、西門子等公司之所以能發(fā)展壯大,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自己國家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比如德國電信的很多業(yè)務都是由西門子在做。
但是,目前中國的運營商給國內的設備商的機會很有限。如果中國發(fā)放3G牌照,中興和華為會得到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移動通信內容為王
提到目前正在由中國移動、大唐電信等推動的TD-SCDMA標準,鄧肯認為,TD-SCDMA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手機終端,另外一個網絡覆蓋和漫游。
中國移動現在已經對TD-SCDMA手機進行了采購,能否盡快還取決于TD手機用戶的規(guī)模,這和手機的成本、質量是互相影響的。另外,考慮到TD-SCDMA手機用戶漫游到海外需要雙模支持,這還需要解決終端的成本問題。
不過鄧肯建議產業(yè)和主管機構不要只看設備市場,移動通信市場的內容和應用市場的價值可能要高于前者。
截至到去年6月份,中國移動的無線增值業(yè)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5%,聯通的數字差不多是22%。但是中國移動60%的無線增值業(yè)務還是來自短信。鄧肯表示,中國移動雖然在音樂下載等方面做了拓展,但帶寬太小影響了增值業(yè)務的發(fā)展。
BDA預計今年的電信增值市場價值為1350億人民幣,而如果有3G的支持,預計2012年,中國無線增值業(yè)務市場將有2850億人民幣。因此電信內容和增值業(yè)務的機會更多,如果中國3G啟動的太晚,中國內容和應用生產商會不但會失去國內的市場,也會失去潛在的國際市場的機會。
實際上,電信運營商正正在竭力避免只做電信渠道提供商,很多運營商希望成為媒體或者內容提供商,比如說中國移動對鳳凰衛(wèi)視的投資。延遲發(fā)放3G牌照將會讓內容和應用公司喪失巨大的商機。
“如果我們把愛立信這些設備廠商和百度、Google互聯網公司放在一起看,比較一下他們的估值,就可以看到內容提供商的機會有多大。”,即將出現的“HSUPA”還會給Web2.0帶來諸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