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質(zhì)疑人士漫游費經(jīng)歷:1天蒸發(fā)漫游費千元
1月23日,民間法律學者郝勁松做客新浪科技聊天時談及了其為何質(zhì)疑漫游費,他說,“我曾經(jīng)有過1天漫游費近1000元的親身經(jīng)歷”。這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一生都難碰到的經(jīng)歷。
此前1月22日國家發(fā)改委和信產(chǎn)部聯(lián)合舉辦的“降低移動電話國內(nèi)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聽證會”上,郝勁松面對媒體激烈質(zhì)疑漫游費過高,并且希望聽證會能公開舉行。其現(xiàn)場行為引起媒體高度關注。
兩個小時300元用完
在做客新浪期間,郝勁松描述了他的一次漫游費經(jīng)歷。
2007年1月10號,當時郝勁松正在從太原去杭州的火車上,火車還沒有開,北京正在發(fā)生一件事情,鐵道部要召開一個會議,會議的內(nèi)容就是要宣布從07年1月10號開始,中國的春運火車票從此不再漲價了,而且每年都不再漲價了,保持平價。由于郝勁松曾狀告鐵道部鐵道部《春運通知》違反法定程序,沒有履行批準及聽證程序,具體他的起訴對上述政府有何影響難以說清,但顯然他是此事的重要慶歷者。
該消息當天10:45分左右宣布,很快,郝勁松的手機就接到了全國各地媒體的電話,剛打的時候車還沒開,等到火車開了以后這個手機從來沒有斷過,就演變成了漫游費。
“你可以想像,按照運營商現(xiàn)行的收費標準,話費肯定很高。作為預付費用戶,幸好當時我手機存有300多元話費,即使是這樣,這個話費也很快就消耗完了,我當時用兩部手機輪流著打”,郝勁松如此回憶。
一天屢屢求援充值
郝勁松說,“到了那天中午一點的時候,兩個手機的話費全部都用完了。因為全國各地,包括電視、報紙、網(wǎng)絡、電臺在內(nèi)所有的媒體都打這兩個手機,后來話費就快報了,剛好《新京報》的記者打來電話,我說,你先別采訪,趕緊救濟,給我充300塊錢的話費去,過了大概5分鐘,有一個手機充了300塊錢的話費,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即使是這樣,郝勁松的手機費馬上又消耗完了。這個時候郝勁松又讓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又給我充話費,但是他告訴我,他沒法給我充,我只好又讓《京華時報》的記者也給我充了450元,前后總共大概充了700多塊錢的話費。
他總結(jié)說,“這就是漫游費帶給我的體會,一件在火車上面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我后來查了,到了杭州大概還剩下100多塊錢,總共漫游費花了900多塊錢,將近1000元”。
害怕外地接電話
對于那天的經(jīng)歷,他說,“手機漫游費我最深的體會就是那天,那是一個對我來說驚心動魄的一天,從來沒有這樣消費過手機漫游費的,太燒錢了。一分鐘1.5元,誰受得了?所以我是有切身體會的,為什么我要向國家發(fā)改委報名參加旁聽,就是因為我認為我的漫游費也是有發(fā)言權(quán)的”。
郝勁松說,現(xiàn)在他在外地出差,常常是這樣的:看到有顯示電話的,一般都不會接,我就用固定電話座機回撥過去溝通,如果手邊沒有固定電話那就只好接了。這種情況,造成他每個月的漫游費大概有300多元。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shù)字,占用了我手機費用的一半,因為我每個月的手機費用600元,搞得我就非常難受。而且,我有兩部手機,我對漫游費是非常害怕的,我在外地95%都用固定電話”,他最后如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