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幾天大家都見到了這條消息:廣東電信為固定電
話用戶提供一種設備,通過這種設備,手機用戶在接聽固定電話來電時,可實現(xiàn)完全免費。各大網(wǎng)
站幾乎全都轉載了這條消息。后續(xù)的報道也在隨后的一天內就出來了,各方的反應、管理部門內的
聲音等等;有的網(wǎng)站還設立了一個專題,好不熱鬧。在這里,筆者不是要研究其實現(xiàn)方法,而是想
和大家探討:為什么這條消息會吸引我們這么大的注意力?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條消息又提到
了廣大用戶關注了多年的手機單向收費問題。
手機單向收費呼聲的來由
1987年我國開始建立移動通信網(wǎng)絡時,因為初期投資巨
大,為了回收這部分巨大的投資,我國制定了手機雙向收費標準。我國移動通信產業(yè)在這15年中迅
速發(fā)展,產業(yè)規(guī)模迅速擴大,移動電話用戶已經超過了2億戶,規(guī)模世界第一;同時在這段時間
里,技術進步越來越快,運營商的單位運營成本迅速降低。這些為移動電話資費的下調帶來了條
件。所以從1997年起,幾乎每年都有單向收費的傳聞。
1997年11月,國家計委收費管理司的有關人士針對"手機要
改單向收費"的消息,做出明確表示:"手機要改單向收費"的消息不實。1998年5月,信息產業(yè)部
辦公廳說手機用戶雙向收費問題正在研討具體方案。1999年初,國家計委與信息產業(yè)部舉行了一
次移動電話單向收費聽證會,明確提出,不同意手機收費由雙向收費改成單向收費。2000年10
月,信息產業(yè)部清算司表示,國內手機單向收費目前已無可能;11月16日,信息產業(yè)部否定有
關"手機將單向收費的政策已被確認"的消息。2001年3月12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表示,中
國最快可于2002年1月提出手機單向收費計劃,但實施日期仍須視市場情況而定。而如今,廣東電
信最近的舉動又把這個問題推到了大眾和媒體面前,同時也推到了運營商和主管部門面前。
那么,即將到來的2003年,單向收費有戲嗎?筆者認為:
有戲。多個方面的信息顯示,2003年已經具備實施單向收費的條件。
2003單向收費的三大理由
第一大理由:運營成本大為下降,降價有空間.電信行業(yè)的
運營成本主要包括設備投入成本和網(wǎng)絡運行維護成本。設備投入主要是在移動交換和基站系統(tǒng)、傳
輸設備、光纖等方面的投入。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特別是國產設備的參與競爭,與
1999年價格相比,移動交換和基站系統(tǒng)價格下降了約25%,傳輸設備價格下降了約40%,光纖價格
平均下降了約60%(從70美元每芯公里下降到28美元每芯公里)。運行維護成本主要包含運維支撐
系統(tǒng)成本和人工成本。運維支撐系統(tǒng)是一個純粹的數(shù)據(jù)通信網(wǎng)絡,這個網(wǎng)絡的主要成本來自于路由
器,今天路由器的價格平均只相當于3年前價格的40-60%。人工成本相對來說占總成本的比例不
大,對總成本的影響也較小。所以總體上來說,運營商的單位運營成本(平均到每個用戶的成本)
比3年前平均下降了50%左右。
成本的下降還有一部分得益于運營商經營管理水平的上
升,提高了企業(yè)效率。中國移動通過和沃達豐等國際巨頭的合作,已經在提高網(wǎng)絡利用率、豐富盈
利策略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中移動高居全球移動通信運營商利潤榜首就是一個例證。
闞凱力先生曾說我國的手機通話費已經是全世界最低,只
相當于美國六分之一,所以運營商在這方面的下調余地不大。闞凱力先生只對比了消費,卻沒有對
比收入,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是中國人平均收入的30余倍,這樣比才能看出是誰的定價高了。
第二大理由:政府對國際資本的承諾已經實現(xiàn)。中國聯(lián)通
和中國移動分別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這是中國電信運營商在國際市場融資的開端。政府為維護
移動和聯(lián)通在國際股市的股價,同時考慮外國投資者喜歡有政府支持的心態(tài),2000年底對外承諾
兩年內移動電話不會實行單向收費。做出這個承諾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移動和聯(lián)通的成敗不僅關
及自己自身,而且也影響中國電信業(yè)的融資計劃、影響非電信業(yè)的融資計劃,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們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為這與中國整體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所以,中國政府忠誠地兌現(xiàn)了這個承
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政府的政策“救市”。2000年底,信息產業(yè)部部長吳基傳直抵香港,宣布
手機單向收費最快也要到2002年,他本人的說法才代表信息產業(yè)部的"權威",這個消息立刻讓海
外的兩支中國移動通信股止跌回升;隨后不久,中國電信的"小靈通"被信息產業(yè)部一紙通令提高價
格,大大減輕了對移動、聯(lián)通的威脅。
如今,政府對海外資本的承諾已經完成,維護政府形象、
為其他國企海外融資計劃鋪路等任務也已經完成,已經沒有理由再保持較高的移動通信資費價格
了。
第三大理由:政府兌現(xiàn)對國民承諾的時候到了。1998年,
剛當選的政府總理朱?基在回答香港記者關于大陸電信資費問題的提問時,很明確地說"中國電信資
費還要成倍下降"。政府出于維護國家利益的目的,實現(xiàn)了對國際資本的承諾。但是我們應該看
到,對國際資本的承諾是以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國民部分利益為前提的?,F(xiàn)在,中國移動通信產業(yè)已
經發(fā)展壯大為世界第一,利潤率全球最高,完全具備了規(guī)模效應和低成本優(yōu)勢,已經具備了讓利于
民的能力。在目前手機通話資費還不允許由市場來決定的情況下,政府是不是該在2003年實現(xiàn)對
國民的承諾了呢?
結語
手機單向收費討論5年了,還是沒有定論,主要原因就是其
涉及面太廣,難以找到一個平衡點。既有固話資費結算問題,又有影響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問題。
要同時兼顧國家、企業(yè)、用戶三方的利益,保證國家相關財政收入沒有明顯降低,保證企業(yè)仍能健
康發(fā)展,保證用戶得到最大的實惠,在這三者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實在是不容易。其實這個問題的
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作為上市公司,他們要照顧股東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
益,它要實現(xiàn)盈利最大化;而他們同時作為國有企業(yè),身上還擔負著社會職能,也就是普遍服務的[!--empirenews.page--]
職責要求他們不能純粹追求利潤。這兩個目標其實是沖突的,如何權衡這兩者,理順其中的關系,
正是目前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管理中的核心問題。
2000年的時候,吳基傳就向媒體表示:單向收費正在論證
中;2002年5月吳基傳于在APEC第五次部長會議上,又傳達了"手機單向收費問題現(xiàn)在仍在繼續(xù)論
證,并未擱置"的信息。如今兩年多時間過去了,論證總該有個結果,情況復雜、難辦不應該成為
不做的理由,我們期待這個解決方案在2003年完成、實施。
摘自 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