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精密定向增發(fā)被否,而股價卻逆市迭創(chuàng)新高,這是怎么回事?有蘇州知情人士向筆者爆料稱,東山精密將收購中國臺灣觸控面板廠。
臺商出售蘇州子公司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觸控面板廠牧東宣布出售蘇州子公司股權,等于是賣掉觸控設備和相關業(yè)務,成為第一家退出觸控產業(yè)的公司。
牧東這次計劃出售的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ted(下稱“MOGL公司”),是牧東100%投資的控股公司,MOGL公司轉投資的牧東光電(蘇州)有限公司(下稱“牧東蘇州公司”)為牧東集團唯一生產據(jù)點。過去牧東的觸控面板產品全數(shù)皆系透過MOGL公司向牧東蘇州公司采購。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觸控設備、業(yè)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臺北的總部。牧東宣布,該部分股權,交易股數(shù)達2.091億股,每單位交易價格約0.24美元,交易總金額約5100萬美元。
牧東財務長謝金強表示,考量未來觸控面板產業(yè)競爭日益激烈、技術發(fā)展快速及資本投資龐大之市場發(fā)展方式,為有效率運用公司資金、活化資產及追求股東利益考量下,擬出售蘇州廠股權。等到處分、回收現(xiàn)金清償負債之后,會再決定未來經營方向,目前還未定案。本案已與買方簽定“股權收購協(xié)議”,買方非本公司之關系人,出售價格暫訂為5100萬美元,交易價格尚需經買方進行盡職調查、審計及評估后最終議定,并提報股東臨時會討論決議。
由于經營陷入困局,不論是產能、技術在產業(yè)中均居于下風,因此大股東有意退出觸控產業(yè),年中以來開始積極尋找買主。外傳積極拓展觸控業(yè)務的藍思、大陸背光模塊廠東山精密,以及大陸觸控面板廠中華意力都和牧東有所接觸。業(yè)內一般預料,將會由大陸廠商接手。
或將收購觸控面板廠
9月23日,東山精密披露稱,證監(jiān)會發(fā)審委于2013年9月18日對東山精密非公開發(fā)行股票的申請進行了審核,但未獲得審核通過。再融資以失敗收場,然而,公司股價當天竟然大漲7.84%。9月26日,A股大跌,而東山精密逆市大漲6.30%,盤中創(chuàng)兩年多新高。昨日,雖然沖高回落,但21.18元的最高價繼續(xù)刷新了股價新高紀錄。
公司定向增發(fā)被否,大盤大跌,而股價卻逆市連創(chuàng)新高,這背后有什么玄機。一蘇州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東山精密目前和臺灣一觸控面板企業(yè)達成收購協(xié)議,而臺灣觸控面板企業(yè)就是牧東光電在蘇州的中國工廠。
1234記者就此事致電東山精密,工作人員稱:“董秘不在。”記者聯(lián)系牧東蘇州工廠時,其工作人員稱:“只是股份轉移,我們公司繼續(xù)做這個行業(yè)(業(yè)務不變)。至于新股東是誰,還不知道。”
令人不解的是,牧東成立于2008年,主要產品為G1F薄膜結構觸控面板,于2012年4月掛牌上柜,公司主要客戶是大陸廠商。由于價格競爭激烈,牧東持續(xù)陷入虧損,2011、12年每股虧損0.11元及0.79元(單位均為新臺幣),今年上半年累計每股稅后虧損已達2.32元。
如果爆料人所說情況屬實,那么東山精密這次收購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和公司目前的主營業(yè)務又有什么關系?處于虧損的牧東光電到底是個香餑餑還是個燙手山芋?對此,我們將繼續(xù)關注。
薄膜觸控面板兵分三路切入觸控NB業(yè)
市調機構DIGITIMESResearch指出,受到單片式觸控玻璃OGS產能供應吃緊,NB業(yè)者積極尋求上游觸控面板供應穩(wěn)定,帶動薄膜式觸控面板切入觸控NB商機的需求,其中,由于GFF觸控方案供應鏈量產穩(wěn)定,較受NB業(yè)者青睞,但不需傳統(tǒng)ITO導電層的Metal-mesh薄膜以及主打高階機種的G1F(玻璃薄膜)制程也相繼導入,形成兵分三路的局面,業(yè)界預計,2013年薄膜觸控NB技術仍在演進中,估計2014年主流技術可望較為明朗。
相較于2012年底觸控NB應用主要由OGS觸控面板壟斷天下,但2013年起,在OGS觸控面板價格缺乏彈性、產能調配吃緊的影響下,其他觸控面板廠趁勢搶進,包括大陸觸控面板廠歐菲光、臺系觸控面板廠介面、牧東、熒茂等從第2季陸續(xù)放量出貨,主打GFF觸控薄膜方案。
介面指出,目前GFF在價格競爭上并不輸給OGS觸控面板,且GFF技術成熟,強度也優(yōu)于OGS單片玻璃設計,性價比表現(xiàn)優(yōu)于OGS觸控面板,故吸引NB品牌客戶嘗試導入大尺寸應用,介面估計,第3季底~第4季采用Metal-mesh觸控方案機種也將陸續(xù)推出,預計下半起薄膜式觸控NB將持續(xù)竄起。
介面5月營收突破歷史新高,第2季產能利用率也拉升至8成以上,不過上半年的營運主力仍以中小尺寸應用為主,其主要客戶包括臺灣的華碩(ASUS)、宏碁(acer)、HTC以及日本Sony,大陸品牌如小米、步步高等客戶訂單挹注也貢獻不小,故目前訂單能見度看到7月,由于第3季起觸控NB機種進入新機量產,估計營收比重將可望達到10%,并為第3季業(yè)績帶來另一波成長動力。
1234薄膜式觸控面板廠洋華5月營收下滑至6.9億元,主要受到中小尺寸需求平淡,雖然洋華從2012年底小量供應觸控NB應用,但市場比重不大,2013年洋華主推G1F觸控技術,但由于G1F價格偏高,僅限于主打高階機種,至于Metal-mesh技術,洋華認為,Metal-mesh觸控面板價格雖然較便宜,但光學特性表現(xiàn)較差,市場接受度仍有待考驗。
觸控面板半年內再掀價格戰(zhàn)
隨著大型面板廠加入一步到位的觸控面板解決方案,將導致專業(yè)觸控面板廠壓力更大,由于今年觸控筆電滲透率低于10%,不過友達eTP將14寸面板報價壓低到100美元以下,強大的競爭力一舉拿下宏?(2353)、惠普與聯(lián)想等一線品牌廠訂單,目前單月出貨上看40~50萬片,第3、4季可搶下25%市占率。
由于臺系面板廠積極進攻觸控面板解決方案,韓廠也躍躍欲試,目前樂金顯示器也準備導入類似臺廠觸控一條龍的模式生產觸控面板,而三星也在研究是否要導入觸控領域。
一條龍式低價搶市
野村證券看壞專業(yè)觸控面板廠未來,直指最壞情況恐怕還沒到來,尤其是目前的觸控龍頭F-TPK(3673),未來競爭將加劇,在廠商以低報價搶市的惡性循環(huán)下,市占率將大舉流失,預期未來3~6個月,觸控面板價格戰(zhàn)將開打。
WitsView副總張小彪指出,觸控面板市場是屬于百家爭鳴的競爭局面,但臺廠已領先拿下約48%的市占率。除臺廠積極搶進筆電觸控面板外,就連中國的歐菲光等都相當有競爭力,積極導入中。
友達總經理彭雙浪先前指出,目前友達有1條4代線及1條5代線約5成的產能,投入觸控面板的生產行列,接下來對于客戶在觸控面板的需求增加下,再調撥部分5代線產能,投入做為生產觸控筆電用。
安可進軍車載市場
受到觸控面板市場調整影響,安可第3季表現(xiàn)不佳,雖然9月營收可望有2位數(shù)成長,但季成長幅度不大,安可總經理姜明君指出,目前積極進軍車用面板鍍膜市場,預計可占明年營收6成以上。
1234姜明君指出,雖然車用觸控產品認證時間長,但相對穩(wěn)定,出貨主要是以中控臺為主占營收約15%,明年可望倍增到3成,目前出給日本觸控面板廠,再間接出給日系車廠為主。
另外看好液晶面板薄化后的鍍膜市場,安可也在臺中設置1條5.5代生產線,預計第4季量產,并與2~3面板廠合作內嵌式產品,姜明君認為,這塊市場明年營收比上看3成。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