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雙雄三星Samsung和LG從2012年1月份美國CES展展出旗下55吋(有機發(fā)光顯示器)OLED電視產品后,OLED電視可能掀起的新世代顯示商機備受矚目,但OLED電視量產鋪貨上市時間點卻也不斷遞延。主要原因在于大尺吋OLED面板供給受限,可能還無法充分滿足OLED電視所需,特別是當前OLED電視價格高高在上的前提下。 OLED電視時代這次是真的來了?還是又是空包彈?
目前已有多家韓國及日系品牌宣示投入OLED電視發(fā)展。其中,韓國三星以彩色有機材料蒸鍍方式發(fā)展OLED顯示技術,LG則是以白色有機材料搭配彩色濾光片結構發(fā)展白光OLED技術。雖然技術基礎是完全不同,但兩家公司分別都已經在2012年1月份美國CES領先其他同業(yè)展出其55吋OLED電視。
Sony和Pansonic則是于日前宣布加入發(fā)展OLED電視之列。一般認為,Sony和Panasonic因本身缺乏大尺吋面板產能,因此將會與中國或臺灣面板廠合作,共同開發(fā)大尺吋OLED技術。依照廠商規(guī)劃,順利的話,日系品牌的OLED電視將會在2013年導入量產。
在這場全新的OLED電視競賽中,明顯可看出宣示權似乎落在擁有顯示技術基礎的廠商手上。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影響OLED電視生產的關鍵因素、在于大尺吋OLED面板的供貨狀況??,亦即OLED電視能否量產,取決于OLED面板是否足夠。
比較意外的是,原本專攻中小尺吋面板(零組件)市場的勝華科技也有自行開發(fā)OLED電視的計畫,惟目前還在醞釀階段。據(jù)推測,勝華可能采取與中國面板廠(8代線)合作的模式,購買現(xiàn)成的前段Array玻璃,然后再用自家內部OLED制程設備鍍上OLED,完成OLED面板生產,最后再以委外代工方式、生產OLED電視。至于終端市場如何行銷,尚不明朗。
根據(jù)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全球OLED面板市場規(guī)模上看218億美元,可能較2011年的37億美元、大幅成長近6倍,讓OLED技術商機看來閃閃發(fā)光。
然而,目前OLED顯示技術仍有關鍵技術瓶頸尚待克服,包括材料、壽命、良率等等,而上述因素又影響到生產成本和終端售價。尤其在大面積的電視OLED面板,如果材料和制程良率等障礙無法有效突破,就意味著大尺吋OLED電視的成本和價格恐怕一直不會有競爭力。
12為了克服上述困境,韓國、日本、臺灣面板廠和上游OLED相關材料及設備廠商之間,有許多串聯(lián)合作。例如三星與真空設備技術商ULVAC、三星與出光興產、三星與宇部興產、SONY和友達、友達和出光興產等等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這些合作關系能否為OLED技術發(fā)展帶來突破性變革,抑或最后OLED技術再度無疾而終,廠商燃燒資源的決心和本錢,可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除了韓國雙雄分別都計畫要以8代線投入大尺吋OLED面板之生產,日系廠商規(guī)劃與臺灣和中國面板廠合作量產大尺吋OLED面板,臺灣面板大廠在OLED電視面板方面也陸續(xù)有一些準備,只是進度還很慢。
其中,友達已于今年第2季在3.5代線量產4.3吋、解析度達257ppi的OLED面板,其位于新加坡的4.5代線也計畫將于2012年底前正式量產OLED面板。至于大尺吋OLED面板雖已于2011年試產過32吋OLED電視面板,但實際上還未量產。目前公司正以6代線及8.5代線導入IGZO TFT技術,并計劃利用6代線試產大尺吋OLED面板。
奇美電則計劃將于2012年下半年量產小尺吋OLED面板,并就奇美電和奇晶在OLED相關產能和技術資源進行整合,打算投入白光OLED技術。惟短期內也將以小尺吋OLED面板為主,該公司認為大尺吋OLED面板可能暫時還難商品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