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燦都”過后,一群路燈檢測工人正在東城下橋某路段忙著檢測被臺風“襲擊”過的路燈,最終檢測報告顯示一切正常。這些路燈并非普通路燈,是東莞市邦臣光電有限公司(簡稱“邦臣”)為廣東省“千里十萬”項目而生產的大功率LED路燈,這些路燈投入使用半年來,保持了“零故障”記錄。
邦臣常務副總經理、市場運營總監(jiān)吳鋼透露,邦臣除了研發(fā)和生產照明項目以外,還計劃在五年內向LED芯片的研發(fā)進軍。
領跑大功率led技術
邦臣是東莞中標廣東“千里十萬”項目的三家LED企業(yè)之一。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邦臣憑的就是手中的光源控制技術和散熱材料。
吳鋼告訴記者,經過六年封裝技術沉淀,邦臣在三年前正式開始介入下游照明領域,并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共同組建LED照明工程中心,對LED照明系統方案技術進行研發(fā),初步掌握了國內先進的光源控制技術。
以白光LED為例,邦臣封裝的單顆1W大功率的白光光通量已突破120LM,達125LM,自動化批量生產在110LM以上,在全國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目前,美國GREE公司實驗室可實現203LM,批量生產在130LM左右。
在攻克光源控制的難題以后,邦臣把目光鎖定在LED的散熱材料上。去年,邦臣與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進行LED基礎材料的研究,共同處理LED光源芯片連接層散熱問題,研發(fā)出具有高導熱的散熱材料,有效改善了大功率LED散熱難的技術難題。
沖刺上游的芯片研發(fā)
廣東雖然占了國內LED產業(yè)總產值近半壁江山,但背后卻是低附加值的“虛假繁榮”。在生產設備、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等上中游環(huán)節(jié),東莞幾乎還處于空白。
目前,邦臣的大功率LED所需芯片也基本上是從外國進口。雖然LED系列產品有不俗表現,但邦臣并不滿意現狀?!爱a品再好,‘芯’也是別人的。”吳鋼如此描述邦臣在核心技術研發(fā)的無奈。
吳鋼稱,國內沒有芯片研發(fā)技術,對于LED產業(yè)來說是一個巨大風險,面臨的是技術空心化的問題。
技術硬傷,讓邦臣開始計劃對芯片的自主研發(fā)。為了加強技術研發(fā),還和華東理工大學進行了初步接觸?!俺巳A東理工,我們也一直在尋找芯片研發(fā)的途徑?!?吳鋼透露,邦臣公司爭取在五年內研發(fā)出第一塊屬于自己的芯片。
不難看出,邦臣將在未來數年時間內再次把公司業(yè)務向上游延伸,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yè)鏈。
“賭一把”培養(yǎng)人才
“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對LED產業(yè)提供了大力扶持,在政策上我們是沒有任何顧慮的?!眳卿撝赋?,美中不足的是政策下達到相關企業(yè)的周期過長,有時候會影響企業(yè)的部署工作,甚至稍一不注意就漏掉了出臺的政策。
真正擺在邦臣眼前的最大困難,無疑是成本和人才。吳鋼解釋說,芯片的研發(fā)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周期也漫長,企業(yè)一般都不敢急于冒這個風險。
由于LED發(fā)展迅猛,并超出了很多企業(yè)的預想,對于后續(xù)力量的儲備明顯感覺到捉襟見肘,邦臣公司也未能擺脫這種困境。
“今年,我們從華中科技大學引進了40名應屆畢業(yè)生作為我們的未來研發(fā)儲備力量。”吳鋼認為,人才最好還是由企業(yè)在實踐中培訓出來的好,但同時他并不否認邦臣存在“賭一把”的心理,因為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有可能因各方面的原因而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