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著競爭。為了防止出現(xiàn)公司一家獨大的情況,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也制定了反壟斷法以保證市場健康運作和良性成長,這對于終端消費者和整個產業(yè)都有利。硬件產業(yè)也不例外,我們所熟知的處理器、顯卡、存儲等產品領域都是存在激烈競爭的,不過我們所看到的競爭都是真相嗎?筆者以為未必如此。
CPU性能止步不前
Intel與AMD在處理器領域的競爭持續(xù)了幾十年了,可是最近幾年來,無論是Core系列還是推土機、打樁機、速龍、APU,性能提升都相當有限,不管是Inte還是AMD每一代的產品最亮眼的提升都在GPU部分,CPU部分性能號稱提升10%、20%,實際都只有5%左右。新工藝并沒有帶來顯著性能提升,這就是競爭的結果嗎?從45nm到22nm,用戶能感受到多少性能提升呢?或許明年能看到真正令人激動的產品出現(xiàn)。
主板CPU插槽接口頻繁更換
從LGA1156到LGA1155,從AM3到AM3 ,從FM1到FM2,每次處理器升級帶來的必定是插槽更改或是芯片組升級。每次處理器的換代真的必須要增加或減少幾個針腳嗎?筆者持懷疑態(tài)度。而最近一次FM1到FM2的升級,更是赤裸裸的強制更換,官方甚至也接受了主板廠商使用A75芯片組搭配FM2接口支持新處理器的做法。那么每次的升級目的究竟何在?
顯卡價格居高不下,真是成本使然?
NVIDIA和AMD這對老冤家在顯卡領域內的競爭一直為廣大玩家所關注并津津樂道,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兩家的產品一直在錯位競爭,看似針鋒相對的兩款產品之間總會保持著一些性能及價格差,而不少1000~1500元顯卡PCB已經精簡到了讓人吃驚的程度。是臺積電的產能不足?顯卡成本過高?或許雙方達成的這種默契才是真正原因。
硬盤價格居然也居高不下
自去年一場大洪水以來,硬盤價格就在沒有跌回之前的水平。三星、日立、東芝的硬盤業(yè)務也都被并購,實際上機械硬盤市場內只剩下了西部數(shù)據和希捷兩大巨頭。我們不禁想問,什么時候2TB硬盤能重回500元的區(qū)間?
內存價格被控制
3年前三星帶領9大DRAM廠商聯(lián)合操縱芯片價格被罰款數(shù)億美元,而隨后儲芯片廠商一個接一個的到下,內存價格也從低谷逐漸反彈。一次處罰會讓眾DRAM巨頭從此規(guī)規(guī)矩矩嗎?
SSD市場被少數(shù)幾家廠商控制著
SSD是近幾年出貨量呈爆發(fā)性增長的產品,不少廠商也新加入這個領域。不過SSD最核心的技術:主控和閃存芯片的設計及生產卻掌握在少數(shù)幾家廠商手中。在這一年來經過暴風驟雨般的大降價之后,不少廠商已經吃不住力萌生退意。如今SSD價格漸趨平穩(wěn),在削弱了中小廠商的競爭力之后,接下來的劇本就會是幾大巨頭穩(wěn)穩(wěn)握住SSD的定價權。
液晶面板價格被操縱
美國聯(lián)邦法院陪審團已經認定臺灣面板企業(yè)友達光電高管梁兆龍涉嫌聯(lián)合多家廠商壟斷并操縱液晶面板價格的罪名成立,梁兆龍本人將因此而面臨最高10年的牢獄之刑和高達100萬美元的罰款。從2008年開始,包括樂金、華映、奇美以及夏普等8家面板廠商先后承認參與了壟斷操縱液晶面板價格的活動,并因此而受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罰款。
作為高科技結晶的電子產品,入門門檻極高,難有新競爭者出現(xiàn),無論哪個l領域,看似存在的競爭其實都是在打一場默契球。當然,我們無法改變這些現(xiàn)實,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默默接受,也許知道這些真相也不是一件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