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正在無人車領域奮起直追,而蘋果最有力的武器是——聘請多名資深專家,從高級工程師到汽車專家,甚至航空科學家。
4月14日加利福尼亞州DMV(車輛管理局)許可證顯示,蘋果已經獲準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可以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更加重磅的是:蘋果的申請文件提及從美國宇航局(NASA)招募的秘密研發(fā)團隊,6名團隊成員包括工程博士、控制系博士和機器人工程師。
Shilpa Gulati是出現在蘋果許可證上的第一個專家,她是德克薩斯大學機械工程博士,早在2009年就致力于無人駕駛研究,當時她參與NASA支持的項目,設計無人駕駛水下車輛,用于探索木星衛(wèi)星Europa。
蘋果的專家團隊里還包括三名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機器人工程師:研發(fā)過高智能機器人的Paul Hebert、 在檢測三維物體領域頗有建樹的Jeremy Ma和研究機器人運動規(guī)劃的Victor Hwang。
行業(yè)人士向華爾街日報表示,許可證中指定的蘋果員工估計有1000人在從事Project Titan(無人駕駛研究計劃)工作。
蘋果無人駕駛發(fā)展史
從2014年起,關于蘋果進軍無人駕駛領域的聲音不斷。
2015年2月,《華爾街日報》就曾援引不具名人士表示,蘋果在2014年成立了“Titan(泰坦)”項目,準備像特斯拉那樣打造一款電動車,挑戰(zhàn)現有的汽車巨頭。
然而,該項目似乎進行得并不順利。2016年10月,媒體報道蘋果造車失敗放棄Titan計劃。蘋果將對整體方向進行了調整,將重心放在設計無人駕駛軟件。該報道還提到,蘋果高層準備在2017年晚些時候,再度審視進程,以決定最終方向。
去年11月,外媒曝光了蘋果產品安全總監(jiān) Steve Kenner 向 NHTSA(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寫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蘋果公司正在斥巨資研究機器學習和自動化技術,對自動系統(tǒng)在交通等諸多領域的應用潛力興奮不已。”
不過,此次獲得許可證并不一定意味著蘋果的無人駕駛汽車就要來了。
目前,蘋果拒絕對其是否正在公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發(fā)表評論,只是重申了公司去年年底向NHTSA提交書面意見時的聲明,稱公司正在大量投資于機器學習和無人駕駛系統(tǒng)。
無人駕駛領域將重新洗牌
蘋果正式宣布加入混戰(zhàn)前,無人駕駛領域已經硝煙彌漫。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通用汽車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創(chuàng)業(yè)公司Cruise Automation,表示每季度研發(fā)費用達到1.5億美元。 福特汽車計劃在2021年推出面向市場的無人駕駛汽車,正在向無人駕駛項目Argo AI投資10億美元。寶馬也與芯片巨頭英特爾緊密合作,開發(fā)無人駕駛系統(tǒng)。
尤其是Uber與谷歌,目前自動駕駛領域最為完善的兩家,這對互相愛慕的戀人在硅谷上演精彩的互撕大戲。4月4日,已經改名Waymo并成立公司的谷歌無人駕駛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起訴Uber通過Anthony Levandowski盜竊了谷歌的激光雷達技術,要求后者立即停止對其技術的侵權使用,要求Uber和涉案的兩名前雇員就此進行賠償,舊金山法院將在近期開始審理這一起案件。
Navigant Research 本月發(fā)布無人駕駛領域排名,行業(yè)“老人”福特占據頭名,緊隨其后的是通用汽車。雷諾-尼桑、戴姆勒和沃爾沃也都進入了前5名。Waymo 作為谷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嘗試,位列第6 。特斯拉排在第12名。Uber 不起眼地名列第16,排在本田之后,僅僅比初創(chuàng)公司 Nutonomy 和中國的百度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