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積電狀告上海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意圖竊取及不當使用臺積電商業(yè)機密一案,美國加州高等法院陪審團判定中芯敗訴,并傳出臺積電與中芯已達成和解,臺積電將取得中芯支付的2億美元利益及損失賠償,及高達8%左右的中芯股票及認股權證。由此來看,臺積電將成為中芯第三大股東,這也成為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下臺的最主要關鍵原因。
臺積電及中芯和解消息才傳出來不到一天時間,11月10日早上,中芯國際召開董事會,卻傳出另一項震撼業(yè)界的消息,中芯總裁暨執(zhí)行長張汝京下臺,中芯董事會改為委任前應用材料亞太區(qū)總裁王寧國,接下中芯總裁暨執(zhí)行長一職。而王寧國也隨后利用電話會議方式,與中芯國際所有主管溝通,表達中芯未來與臺積電之間的競爭關系,勢必會有所改變。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中芯董事會在11月9日與臺積電達成和解共識后,中芯第一大股東大唐電信控股,先找上了人在蘇州的王寧國,在王寧國答應接下中芯總裁位置后,大唐在9日下午就知會張汝京相關決定。于是,張汝京立即向董事會提出辭呈,中芯董事會就在10日早上通過新人事案。
張汝京于2001年創(chuàng)立了中芯國際,這幾年來在大陸各地興建晶圓廠,雖然一直無法獲利,但中芯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扶植半導體產業(yè)的最佳樣板企業(yè)。然而樣板企業(yè)與臺灣最大半導體廠臺積電的紛爭,由家門內鬧到家門外,最后美國法院還判定中芯敗訴,對中芯大股東之一的中國官方來說,當然是件外揚的家丑。
半導體業(yè)內的人都知道,當初由張汝京創(chuàng)立的世大積體電路,在大股東中華開發(fā)及當時副董胡定吾的主導下,將世大賣給了臺積電,時任世大總經理的張汝京被蒙在鼓裡。張汝京之后未在臺積電繼續(xù)留任,反而轉往中國上海,在浦東張江高科園區(qū)創(chuàng)立了中芯國際,正式跟臺積電隔海開打對戰(zhàn)。張汝京及張忠謀之間的恩怨情仇大戲,也在中芯創(chuàng)立時揭開序幕,但最后的結局,仍然是晶圓代工教父張忠謀贏了。
當然,中芯董事會指派王寧國上臺接掌中芯,業(yè)內的解讀,就是北京已經深深介入中芯體系,而與臺積電間官司的敗訴,則是壓垮張汝京的最后一根稻草。張汝京黯然下臺,加上臺積電手握中芯股權,中芯與臺積電之間長達8年的競爭關系,將可望在此畫下句點,而未來,臺積電松江廠與中芯若能合作,要搶下及通吃中國龐大低階晶片代工市場大餅,亦是指日可待之事。
王寧國今年63歲,在兩岸半導體業(yè)算是名人,因為10年前王寧國是應用材料全球執(zhí)行副總裁及亞太區(qū)總裁,兩岸半導體廠都是王寧國當時重要客戶,也因此王寧國與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間,早已有很好的合作關系及溝通管道……
由于主導中國TD-SCDMA系統(tǒng)規(guī)格的大唐電信,去年入股中芯成為最大股東,此一人事異動與大唐電信有密切關系,而王寧國與張忠謀之間又有很好的聯(lián)絡管道。當然業(yè)界也有一傳言,就是臺積電拿下了中芯股權,未來併購中芯亦成為臺積電全球布局的重要選項之一…
事實上,2009年6月張忠謀回任臺積電總執(zhí)行長時,投資銀行圈子就已傳出風聲,表示北京希望臺積電未來主導中芯營運,而要與北京對口進行談判,張忠謀才有此份量。只是,現在臺積電及中芯間的發(fā)展,雖與此一消息不謀而合,但臺積電及中芯仍認為這僅是市場傳言。
由此來看,臺積電不論有沒有合併中芯,兩者未來一定是合作大于競爭,臺積電將更有機會與中芯合作,通吃大陸3G晶片訂單。此外,聯(lián)電(2303)向臺灣政府申請合併蘇州晶圓代工廠和艦科技,原則上“經濟部”已同意此一做法,這回臺積電沒有要中芯全部付現金,而是決定取得中芯股權,此舉等于是草船借箭,借聯(lián)電之路而攻下中芯這個灘頭堡,在可預見的將來,中芯將會成為臺積電揮軍中國市場的另一祕密根據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