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日前推出的最新旗艦機種Galaxy S5,屏幕尺寸為5.1吋,但移動應用處理器(AP)與前代Galaxy S4相近、存儲器容量也與前代機種相同等,引起降規(guī)(spec down)的爭議。然而,三星Galaxy S5雖未搭載高階合新芯片,卻新增了指紋傳感器和心跳傳感器等,來吸引消費者目光。
據南韓每日經濟報導,2010年推出的三星首支Galaxy系列產品Galaxy S搭載5顆傳感器,Galaxy S5內建10顆智能型傳感器,5年內傳感器數量增加2倍,但半導體的數量反而減少。起初智能型手機約使用25顆半導體,Galaxy S5搭載的數量則減少到20顆。
南韓專家認為,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型裝置為提升使用者便利性,而增加了具特殊功能的傳感器傳感器將成趨勢。
外電引用市調機構HIS資料指出,未來智能型裝置的傳感器將往熱能和紫外線傳感器(Thermopiles/UV)、放射能傳感器(Radiation)、濕度傳感器(??Humidity)、有害物質傳感器(Gas-Chemical)等可測量周邊生活環(huán)境的傳感器領域發(fā)展。
此外,智能型手機的指紋辨識、虹膜辨識等生物體辨識功能將獲強化,相關傳感器種類增加。同時,可支援健康診斷及治療功能的醫(yī)療形傳感器也將更進化。瓦斯、化學物質等有害物質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將在2014年形成市場,有害物質傳感器2017年將創(chuàng)造超過2億美元的市場需求。
2013年移動裝置用傳感器市場規(guī)模為31億美元,將以每年14%以上速度成長,2017年市場規(guī)模估計將達51億美元。
然而,這種高性能、尖端傳感器大部分由歐洲、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業(yè)者制造生產。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Bosch、Sensirion和日本旭化成電子材料(Asahi Kasei Microdevices)均為尖端傳感器的領先業(yè)者。
南韓半導體、傳感器業(yè)者也相當關注傳感器的未來成長性,雖然已進軍移動裝置用傳感器市場,但還停留在起步階段。南韓業(yè)者除三星外,大部分依賴將進口傳感器進行產品后加工、組裝、封裝后生產模組。
南韓Silicon Mitus代表表示,目前傳感器大多以制造微機電系統(tǒng)(MEMS)為主,比起線路設計,韓廠更需要傳感器原創(chuàng)技術。尤其是生物環(huán)境傳感器,需要確保半導體上的傳感器原創(chuàng)技術,不具工廠生產設備的企業(yè),將難跨入市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