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西北五省區(qū)首家引入的“空地一體化行人過街系統”正式完成調試并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能使得斑馬線發(fā)光,提醒行人和機動車駕駛員注意通行安全。
所謂“空地一體化行人過街系統”,其實是一個智能化系統,是當地建設智慧城市的產物。就擢升行路文明觀照,其“智慧”名副其實。起碼有三:系統借以地面發(fā)光,將信號燈信息傳導給交通參與者,從而對駕駛人和行人起到提醒作用,減少了車輛與行人過街沖突,尤其是提醒“低頭族”、老人、小孩、視力不好等特殊人群,抬頭安全過街不闖紅燈,不僅避免了斑馬線周邊交通事故,還實時強化了路人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此其一。其二,尤其是遇到夜間、陰雨、霧霾等惡劣天氣,系統能更直觀地傳遞信號燈變化,從而對車輛與行人發(fā)出警示,保障了極端天氣路口交通文明有序。其三,最值得一提的是,當有人闖紅燈時,系統中的人臉識別多功能人行橫道燈會對人臉抓拍,人臉特寫將在燈體LED屏上顯示,并有文字提示和語音提示警告。此舉相當于對不文明者當場示眾,勢必讓不文明者下不為例,讓躍躍欲試者望而卻步。
隨著城市化演進加快,現代城市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癥狀日益凸顯,“城市病”如影隨形,成為困擾城市治理的首要難題。既然未尋到更好的祛病良方,如火如荼躡足智慧城市建構,抑或不失為城市殊途同歸的理性抉擇。東漢文字學家許慎云:“城,所以盛民也。”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亦斷言:“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致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說到底,民乃城之本,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靈魂。智慧城市出發(fā)點是為了滿足人,落腳點是讓人滿足。換言之,建設智慧城市,須臾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治理智慧。自然,擢升人們行路文明,既是以人為本的動因,也是以人為本的目的。
智慧城市建構實質,是借以先進信息技術,提升城市治理速率質效,有效緩解“城市病”,為全體市民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治理智慧之要義,在于強調城市治理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出發(fā),彰顯“人”的價值,提升包括行路文明在內的人的文明程度,進而全方位提升城市居民的舒適感、愉悅感、獲得感,讓人們在城市生活得更文明、更舒心、更幸福。
智慧城市建構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驗著管理者公共治理智慧。智慧不等于智能,城市現代化也不等于人的現代化;沒有治理智慧就不可能有智慧城市,沒有人的現代化也不可能有城市現代化。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智能城市的代名詞,還應包括人的智慧參與、文明提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內涵。西寧將行路文明嵌入智慧城市建構,顯然深得治理智慧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