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國家電網福建省三明市沙縣供電公司青州供電所里,所長黃祖忠坐在辦公室輕輕點擊鼠標,就完成了青湖小區(qū)164戶農戶的用電量的遠程抄表、計費。黃祖忠告訴我們:“如今坐在辦公室就可以知道家家戶戶的用電情況,不用挨家挨戶上門抄表。而且故障少了,搶修量也大大減少,用電情況也十分透明,農戶可自行上網查詢。”
青湖小區(qū)是省級“造福工程”示范點,全村住戶都是原本處于地質災害點的群眾搬遷、集中安置到這里的,現已達164戶近700人。從高山上搬到這里,村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生活方便多了,他們或開沙縣小吃店,或到隔河對面的開發(fā)區(qū)打工,人均年收入約2萬元。
富裕起來后,家家戶戶都購置了不少家電,但用電挺麻煩。“原來家家戶戶的電網糾纏在一起,亂七八糟像蜘蛛網一樣,很不安全。晚上用電高峰時,經常因為電壓不足,空調啟動不了。”村民陸啟勝說。
把握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的機遇,國家電網三明電業(yè)局投入53萬元進行改造:將小區(qū)原有的一臺100千伏安變壓器更換成200千伏安的節(jié)能型變壓器,又新增一臺200千伏安變壓器;進入各個樓棟的線路原來是裸導線,也全部換成了絕緣導線;各家各戶的電線全部換成大線徑,電表全部更換為智能電表。工程全部采用先進、可靠、低碳、環(huán)保的智能設備。
主任陳章漂介紹,如今三明市實施的農網改造升級項目,全部超前科學規(guī)劃,并按照青湖小區(qū)這一“樣板工程”進行建設,為農村電網盡早實現智能化打下了扎實基礎。
據了解,三明電業(yè)局擬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力爭5年內實現農村用電信息“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目標,促進節(jié)能減排,而家里裝了智能表計的農戶,若用的也是智能型家電,就能和智能電網配套運用,上網就能查到自家近期的用電情況,甚至可以查到冰箱、熱水器分別用電多少;通過智能插座還可以實現對空調、電熱水器、電飯煲等家電負荷的用電信息采集和控制等,屆時農村電網將真正步入智能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