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砸153億美元豪賭 搶無人駕駛芯片主導(dǎo)權(quán)
汽車產(chǎn)業(yè)即將面臨重大變革,工研院估計,2016年全球車用電子規(guī)模達2486億美元(7.6兆元臺幣),預(yù)估到2025年將達3600億美元(11兆元臺幣),讓電子大廠英特爾2017年狠砸153億美元(4712.4億元臺幣),購并以色列汽車科技大廠Mobileye。
ý體解讀,英特爾大手筆砸錢其來有自,在智能手機缺席的英特爾,希望透過這次豪賭,奪回?zé)o人駕駛芯片領(lǐng)域的主導(dǎo)權(quán),挑戰(zhàn)nVIDIA(英偉達)、Qualcomm(高通)。
5年內(nèi)處理器需求增10倍
英特爾副總裁兼無人駕駛部門總經(jīng)理Kathy Winter表示,Level 2(部分自動化駕駛)和Level 3(條件式自動化駕駛),汽車需要達到ÿ秒1兆次的浮點運算次數(shù),數(shù)億畫素以及GB級的儲存容量,但到了2025年,Level 5的車輛時,處理需求將再增加10倍。這是為何英特爾必須為此打造專用的芯片。
英特爾深知人類對自駕安全的恐懼,從2017年年底開始,邀請知名的籃球天王“詹皇”詹姆士(LeBron James)拍攝系列廣告,向大眾推銷無人駕駛。影片中詹皇從一開始的質(zhì)疑,到在車上安心拿出手機照相,直至最后的喜愛,不但向民眾展現(xiàn)了某種說服力,也見識到科技大廠驚人的行銷能力。
但即使科技大廠風(fēng)起云涌跨入,仍然不能避免意外發(fā)生。去年3月,Uber的自駕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撞死了一名49歲的女性婦人;同月特斯拉也發(fā)生意外,Model X在輔助自動駕駛的模式下,臺裔工程師黃偉倫(音譯)失控沖撞公·分隔島死亡。消費者疑慮無法消除,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shù),恐還有一段長·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