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1年千元智能手機的炒作之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可以說到了白熱化階段,不僅傳統(tǒng)四強在爭奪頭牌,而且其它廠商也是一涌而上。但國內手機廠商大多采取的是價格競爭、市場規(guī)模為先導的市場策略,大家比的不是產品的品質,較勁的是誰的價格低,誰的銷售量大。所以對于國內手機廠商來講,如果在這一即將成為紅海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唯一的出路,便是向高端市場發(fā)展。
目前的現(xiàn)狀是,頂級智能手機市場在傳統(tǒng)廠商之間優(yōu)勝劣汰后出現(xiàn)了市場空白,這對民族品牌手機來說是個機遇。但作為后起之秀的民族智能手機品牌能否如愿,最為關鍵的是一點,就是如何提高企業(yè)的產品力。產品力也就是產品吸引力。對于爭奪2012年智能手機市場一份羹湯的手機廠商來講,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民族品牌手機廠商來說,產品力是民族品牌進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關鍵所在。
產品力由三個獨立的核心力量組成,即驅動力、想像力和影響力。驅動力是指通過價值的回歸和引導,順應人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吸引;想像力是指通過角色的定位和提醒,挑戰(zhàn)人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額外吸引;影響力是指通過情感的寄托和轉移,形成新的慣性,對目標消費群產生持續(xù)吸引。
按照產品力的三個核心分析對照,目前在手機領域,蘋果的iPhone是做的最好的,其次是三星,而國內手機企業(yè)中,華為是相對領先的企業(yè)。
蘋果自從推出iPhone,其產品力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手機生態(tài)鏈的變化,可以說目前智能手機生態(tài)鏈是因蘋果而產生的。而且,iPhone的出世直接導致了諾基亞的沒落。iPhone每一次新品的發(fā)布,都是人們對智能手機的重新認識。相比于蘋果,三星雖然沒有特別的創(chuàng)新之處,但這家在產業(yè)鏈上布局最完整的企業(yè),以跟隨戰(zhàn)術,成功將自己拉升到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相比較于蘋果和三星,華為努力在將自己從國產手機堆中撥出來。雖然真正進軍手機市場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但華為顯然看到了民族品牌手機發(fā)展的桎梏所在。華為自今年從榮耀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手機,而今年傾力打造的輕薄雙核智能旗艦手機Ascend P1自CES展亮相以來,引發(fā)了極大關注,目前口碑還不錯,是一款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是一款能在產品力層面與老牌智能手機巨頭頂級智能機競爭的產品。
但大多數國內手機企業(yè)還沉浸在運營商的集中訂制的市場策略之中。最近看到國內三大運營商定制集采3.5寸799元、4.0寸999元檔位智能手機,國內廠商為搶占份額,在明知利潤空間已極低的情況,依然前赴后繼。中國企業(yè)讓老外佩服的一點,就在于能將成本壓到極致,溫州的紐扣就是這樣在全世界打出名的。但是在手機產業(yè),這樣的低成本顯然有悖于產業(yè)的發(fā)展。如果真如一些企業(yè)產品宣傳的那樣:大屏、超長待機、安卓4.0、高頻CPU、高像素攝像頭,這樣的產品價格如果在千元以下,要么企業(yè)在學雷鋒,不要利潤,要么在欺騙消費者:采用低成本低質量器件部件來降成本。
民族品牌手機的前途在于高端,或者說,民族品牌手機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蘋果的成功一直是其它手機企業(yè)研究的對象。人們一直為它的硬件設計、工藝制造、應用豐富而折服,但是蘋果在如何塑造自己的產品力方面更值得業(yè)界在去關注和研究。借鑒蘋果的經驗,民族品牌手機如何塑造自己產品的 “驅動力、想像力和影響力”,三力合一,提升自己的產品力,是所有國內手機企業(yè)高層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以低成本去搶占市場,為降成本而犧牲質量與性能的做法,顯然是一種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