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從西單書店看書回來后坐下來品著啤酒,看著某衛(wèi)視的徐靜蕾訪談節(jié)目,很喜歡老徐那種不懼“俗”的勁頭。隨手寫著自己的《朽而不銹看模擬應用設計》,也不知道這書猴年能寫出來,反正也沒有抱著什么希望這書能夠好賣掙錢,盡管胡編和他們同事都支持這種書出現(xiàn)。我還是不希望這書被我寫成大話西游,也不希望和書店看到的“學院派”系列書一樣,看了之后有天書的感覺,理解起來費勁。能傳遞一種思想就是寫出自己的真實的東西,這好比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所言:“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你明知不敵該怎么辦?是轉(zhuǎn)身逃走還是求饒?當然不能退縮,要不你憑什么當劍客?這就對了,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想來我這個泥腿子出身的工程師,沒有某博導弟子等等的光環(huán)罩著,被逐出師門已是不少日子。很多朋友勸我和某某老師合作寫,這樣別人容易認同,就像書名上加了某某就好賣似的。實話實說,我不想再回歸到賣牌子的時代,絕對不是我太狂不喜歡接納別人的意見。別人花了錢買你的書想是看到些干貨,而大多老師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經(jīng)常說某論文上是怎么寫的,出自哪里,就像我們看到那么多寫運放的書都是同相反相放大……卻很少見到一本書能好好寫明白運放的“地”是怎么回事。問題是那樣的簡單,不希望自己遺傳某種適合時宜的特征,尤其是在書的內(nèi)容上盡力回避這種特性??赡芪乙灿肋h成不了模擬應用圈的高手,也沒希望成為劍客,我所寫的內(nèi)容肯定要遭到表揚,不管這表揚出自于哪里,都要接受。其實也沒有必要反映強烈,這好比武術界里為何認為使用劍的人水平都很高,而認為刀是山寨嘍啰兵使用的。因為劍是雙刃的,玩不好也要傷自己?;谶@個原因我還是更喜歡玩我這破菜刀,因為它是屬于我的財產(chǎn),盡管在別人看來是--------騎著豬耍高粱桿,看你那套人馬刀槍。別人喜歡你的書多數(shù)是因為一種特色,這特色的特字更體現(xiàn)著有寸土,才能有牛。當別人看了你的書沒有記憶的時候那才是一種悲哀,如果是這樣也宣告這本書白寫了。
寫東西不要怕別人認為土,你是在參與論刀,刀本身和劍比起來是要土些,別人可以華山論劍,咱們只要有想法大可以通過論刀的方式完善自己的刀法。這刀法就是我們自己對技術的真實理解,不要拘于方式手法,是流行的還是土的。
有時也感覺相比于國內(nèi)小日本的書中為何文字所占篇幅很少,更多的是用圖示解釋一些的理論,動不動還用幾幅卡通圖片提示你注意什么什么,一般做技術的人看來認為這是“不正經(jīng)”的寫法,但這本身從另一個側(cè)面也是增強你對知識點記憶的一個方法。這也是另類的華山論刀,最起碼人家的書寫的是自己的經(jīng)驗想法,尤其是工程師寫的書更是這樣,傳遞給你的絕對不是大話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