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一位老工程師的終告 幾句掏心窩子的提醒》
今天在CSDN上看到一篇這樣的文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個人覺得商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的跟貼只是捧或者打,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作為IT中的一員,我愿意將我對這篇文章的一些看法拿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說明:從此處開始,凡以【評】開頭的段落都是對前一段文字的評論]
諸位,咱當電子工程師也是十余年了,不算有出息,環(huán)顧四周,也沒有看見幾個有出息的!回顧工程師生涯,感慨萬千,愿意講幾句掏心窩子的話,也算給咱們師弟師妹們提個醒,希望他們比咱們強!
【評】假設你是本科畢業(yè)以后進入了電子工程師行業(yè),那么10年過去了,也就是應該是35歲這個坎上,不知道你對"有出息"的定義是什么?票子要多?地位要高?名利要雙收?還是要有你自己的公司?我認為是否"有出息"這個概念應該是別人來評定的。自我的評定則要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你可能在尊重需求或者自我實現需求上遇到了麻煩,相比而言,更有可能的就是你在自我實現需求上遇到了麻煩。因為你在評價別人是否有出息的時候,也正是定義"自我實現"的目標的時候。(不知道你的目標是什么,或者說你對你自己定義的出息的標準是什么?)
[1]好好規(guī)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yè)入手,逐漸對該行業(yè)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么,當你對一個行業(yè)有那么幾年的體會,以后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蕩不是上策,最后你對哪個行業(yè)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評】說的非常好,也說的非常的對。剛剛畢業(yè)的學生或者工作了幾年的人最容易失去自我,表現出來就是浮躁。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總覺得什么都可以,總覺得什么還馬馬虎虎。于是乎今天看這個,明天干那個,到頭來,迷失了自己,后悔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一個小范圍的問題,更大的層面上,整個中國都這樣。如何改進?個人建議:多看幾遍《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
[2]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于技術。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鉆研技術!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上面,那么注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技術只不過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還是個工程師!
【評】不敢茍同。最起碼的來看,和第一點在邏輯上是違背的。規(guī)劃人生的時候,往往是根據會給自己提出若干個短期目標,若干個長遠目標,這樣的目標往往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基礎上的。因為在規(guī)劃人生的時候,往往很早,一些偉人,幼年時期就開始往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走了,當這樣的興趣愛好持續(xù)了多年以后,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成了這方面的專家,再經過若干年的沉淀,成為偉人不是夢想。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愛因斯坦的意義】。今年的Nobel Prize醫(yī)學獎得主Linda B.Buck說的一句話應該不僅成為女性的奮斗目標,更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奮斗目標: Follow your dreams. (雖然這句話在中國實現起來比較難,但是終究在改革的大潮中,這句話的可實現性會越來越高)
[3]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在企業(yè)里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么都不懂,憑啥拿那么多錢,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師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嗎?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你想想,老板搞經營那么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于管理,善于領會老板意圖,善于部門協調等等。因此務必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力,察言觀色能力,攻關能力等,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術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評】不同意前半句,后半句也只能同意在沒有"只"字存在的情況。其實如果又是技術高手,又是綜合素質的高手,這樣不是更加能服人么?即使做不了綜合素質的高手,作個技術高手難道不一樣是很受人尊重的么?每個人都需要認清楚自己的條件,是適合成為一個技術高手?還是適合成為一個管理高手?還是適合成為一個拍馬屁高手?只要認清楚了,那就去做吧。如果國內的企業(yè)沒有適合的土壤,為什么不去外企那?如果國內的氣氛不好,為什么不去國外那?(當然,如果能在國內有這樣的氣氛并發(fā)展下去,那自然是最好)。至于"技術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更是無法茍同。即使你
是偷雞摸狗,鉤心斗角,這也是一門技術??!
[4]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不要只和工程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板或高層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人。了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了解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后發(fā)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后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少學費,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empirenews.page--]
【評】贊同!不僅是有想法當老板或者高層管理的人應該有的準則(尤其是IT人員)。每個人都有為人處事的原則,當和各色人等交往相處以后,這些原則才會經受住考驗。當然交往了之后才能知道和對方應該保持怎么的深淺關系。(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深交的)
[5]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后做一些積累,以后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評】恰恰相反。涉獵知識當然是越廣越好,但是必須要有一個拿的出手的方面,也就是有專的方面。博而不精最要不得,這也就是浮躁的表現。(江湖上還說,周身刀不如一把刀)
[6]抓住時機向技術管理或市場銷售方面的轉變!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開發(fā),適當時候要轉變?yōu)楣芾砘蜾N售,前途會更大,以前搞技術也沒有白搞,以后還用得著。搞管理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領導能力,搞銷售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為自己以后發(fā)展積累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評】短視!人人都來做管理,都來做銷售,誰來做技術?還是那一句話:Follow your dreams...
[7]逐漸克服自己的心里弱點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貶義,并不可愛),猶豫不決,膽怯,多慮,臉皮太薄,心不夠黑,教條式思維。。。這些工程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須改變!很難嗎?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包準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連項目經理都當不好--盡管你可能技術不錯!
【評】主體意識是不錯。每個人都不是完人,但是每個人都要盡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健康不僅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上的。多疑,猶豫,膽怯,教條式思維......這些是不太好的東西,但是慫恿"心不夠黑",這就難以茍同了。中國多年來,信用體系沒有健全和這個不無關系。但是如果在國內心不夠黑不能活下的話,大可去國外......,人性中總是有些善的東西在的。如果說你想向惡邊靠近,請你不要來散播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要保持自我純潔的權利。
[8]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后做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huán)境,裝備電腦,示波器(可以買個二手的),仿真器,編程器等,業(yè)余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yǎng)市場感覺,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準備自己的產品,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產品,拿出象樣的產品,就可技術轉讓或與人合作搞企業(yè)!先把東西準備好,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也抓不住!
【評】這個同意。沒有任何意見!
[9]要學會善于推銷自己!不僅要能干,還要能說,能寫,善于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別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資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搞個個人主頁是個好注意!!特別是培養(yǎng)自己在行業(yè)的名氣,有了名氣,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評】這個也完全同意!
[10]該出手時便出手!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l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干,去闖出自己的事業(yè),不要猶豫,不要彷徨,干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為下一次沖擊積累了經驗,不干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經歷失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評】這個也完全同意!
綜上所述,可以說同意作者60%的觀點。
其實說到這些東西,我又會聯想到我們的教育,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不足,有太多太多的黑幕,讓人心寒啊~。我始終信奉當年羅素.羅蘭來中國的時候給中國的革命先輩們的一句忠告:中國只要踏踏實實的搞70年教育,想不強大都難!但是我們的先輩們浮躁,我們當代的人更浮躁??!當代的人比先輩還多了一點不足的地方,就是將這樣的一個百年之計搞成了一個遺禍幾百年的東西。悲呼~~今日伸向教育的黑手,扼殺的是未來數百年間中國的命脈啊~?。m不敢保證數百年,但決不是杞人憂天?。?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