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后,音響行業(yè)一方面由于香港大量的CKD在南方地區(qū)組裝,而香港的模具制造水平比內地高一個數量級,產品的外觀漂亮;一方面由于江浙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依靠“星期日工程師”也大量的生產音響。這些產品僅注重基本功能,摒棄了國企按國標追求的高性能指標。(這些指標對一般用戶確也沒有用)這兩類公司的生產效率比較高,產品有價格優(yōu)勢。因此音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企產品的技術優(yōu)勢漸失。而國企固有的頑疾確在內外因素作用下發(fā)作起來,日子開始難過。國家的統(tǒng)計數據表明,由于惡性競爭,全行業(yè)處于虧損狀態(tài)。而那兩類公司多數不在行業(yè)統(tǒng)計數據之內,維持在微利狀況。在這個行業(yè)做了十多年,應該說心中是有數的。“男怕入錯行”在一個走向沒落的行業(yè)里,可能你再投入多少力氣,回報也是微薄的。
我開始學習計算機技術,我把我的一臺486工作用機拆了一遍又一遍, DOS系統(tǒng)也裝了無數次,DOS命令也用熟悉了,這時市工會職校的計算機中專班聘兼職老師,我就憑著一張DOS激活盤,一張DM盤,一張KV100殺毒盤和我從計算機報刊上得到的知識,開始教計算機維修課,實際上當時的計算機全是進口兼容機,品質相當好,故障也確實基本上是軟件操作不當造成,我記得稍為難一點的是在計算機升級的時候要會編輯Config.sys和Autoexec.BAT兩個文件和主板上的倍頻跳線。事實上我的課還很快吸引了很多南工和南大的本科生來聽,我當時每周4節(jié)課,每上兩節(jié)課,要備8小時的課,我訂了當時所有的計算機報刊,當學生問的問題當時答不出,我一定會弄清楚,下次課說明,其實帶著問題的學習是效率最高的,我也經常在珠江路計算機一條街上看別人怎樣裝計算機。我的性格中有敢闖的一面,也有喜歡探求新知識,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自然習性。
94年我有了一個到“西電”去進修計算機技術的機會。一年以后,我看到報紙上同創(chuàng)登的招聘廣告,就以普通工程師的身份,應聘同創(chuàng)集團新品研發(fā)中心結構設計工程師,面試當場即被錄取,并讓我即去上班,面試我的是新品研發(fā)中心總監(jiān)徐一寧,這是一位做人很正的領導,只是由于有時表達過于直白,而沒有更好的位置,我對他仍然心存感激,是他讓我趕上了這一波計算機熱的大潮,開始了10年的IT之旅。
92年有個同事要到深圳去闖天下,我們做的音響這一行,在深圳薪水高很多。因為他是做電路設計的,我是做結構的,所以希望我和他一起去,這樣就可以搭檔做產品。我對他說,你還沒做好準備,技術上你還要積累,而且這個行業(yè)現在我也不看好。結果是他去了,我沒去。一年后的年底,他神采飛揚的回來,請大家吃飯。說他月薪6千塊。而我們那時月薪才1千塊,結果是有一批人跟出去做音響。而我是準備轉行了,再過2年后我也到了深圳,只是做了IT業(yè)。后來那些同事碰面,都說公司經營狀況不好,薪水幾年沒加。而我的薪水確實是年年在加。
這一次的人生轉折,是一次正確的選擇。我的大部分同事還在國企里面耗著,有時看到他們面帶菜色,就知道他們的處境。成功的轉折來自于對社會,行業(yè),自身的了解和極積的準備,來自于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抓住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