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面對一個事實:現在任何被聯網到一起的事物都有可能被黑,比如互聯網和物聯網。但即使越來越多的汽車被聯網到一起,也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會被黑。交通工具在黑客的攻擊名單上排名依然很靠后,車聯網的安全性也依然很可靠。
多年來,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DARPA)一直致力于物聯網的安全性,試圖把從恒溫控制器到智能手表的數百萬消費類電子設備都連接起來,而DARPA下屬的信息化創(chuàng)新辦公室就肩負著為物聯網絡安全打先鋒的使命。
DARPA的工作人員曾演示過汽車黑客試驗,例如遠程控制汽車的雨刷器、喇叭等功能,致使剎車失靈等等。而相關報告也顯示,16家汽車制造商在實際調查中,明顯缺乏恰當的安全措施來保護駕駛員抵擋黑客的遠程攻擊,且沒有適當方法檢測安全漏洞,無法迅速對黑客攻擊做出反應。
但實際上,截止至目前只有一個汽車黑客案例——甚至嚴格上來說,算不上“hack”——2010年,美國某汽車銷售員因不滿被解雇遂決定對雇主采取報復手段,登入公司汽車管理系統并惡意操縱之前已售出的100多輛車,致使這些車的點火功能失效,喇叭狂叫。不過在本次黑客事件中,并無汽車和人員傷亡。
另外,處于連通性最前沿的汽車制造商總是最先被發(fā)現缺陷的第三方,給予猝不及防的打擊。以寶馬和特斯拉為例,其目前的安全缺陷的確可能為黑客遠程定位與解鎖汽車提供良機。但現在黑客也就只能做到這兩點,想要啟動引擎并且把車開走仍然不現實。更不用說,這兩家公司只需推出無線傳輸的汽車軟件補丁即可立即解決這一問題,何況無線傳輸軟件升級系統將是未來汽車解決問題與提升性能的重要方式。
第三方所制造的恐慌,雖然使人們開始熱衷于汽車黑客問題,但是現在大眾長期以來“只聽過,沒見過”的這一災難性事件距離發(fā)生還相距甚遠。而且汽車企業(yè)面對這種黑客也肯定會在雇傭安保人員加強自身產品建設的同時,日益重視汽車黑客問題。黑客通過取得聯網汽車權限在未來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目前對他們來說想要做到這點可謂勢比登天。更何況絕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會以鎖定車門或車載定位這樣的遙控產品特征,來從根本上屏蔽像剎車和轉向這樣的關鍵系統。
另外,當下還鮮有惡意之外的動機來驅使黑客們攻擊汽車。
鑒于黑客發(fā)送網絡攻擊多數都是金錢利益在作祟,所以黑汽車顯然沒有黑銀行賬戶利潤高,也沒有黑個人信息方便快捷。這些炒作不僅沒有讓汽車制造商擺脫涉足聯網汽車的困境,反而在安全問題上對他們施加了不必要的壓力。廠商自身在面對汽車聯網的未來時,并沒有為了保護車輛而輕視這一迫切需求。雖然目前這一威脅即使在被外界過度吹捧的情況下,聯網汽車在未來的某個時間肯定會被黑。但截至現在,只有圍繞汽車黑客的炒作聲浪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