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芯片的誕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先設計、再生產、最后進行封裝和測試。當前,在芯片制造的環(huán)節(jié)中,原材料緊缺、產能供不應求同樣存在。
而光刻膠是芯片封測的重要原材料,一瓶4公斤的光刻膠成本約4-5萬元,能制造約400萬顆芯片。3月22日,央視財經聚焦芯片市場調查,報道了芯片生產存在原材料緊缺,產能滿負荷的情況。天科技(昆山)電子負責人介紹,由于訂單爆滿,下游芯片需求不斷增加,公司從去年到現(xiàn)在不斷擴充產能,目前產能處于滿負荷狀態(tài)。據央視財經報道,全球芯片短缺引發(fā)上游芯片材料供應緊張,企業(yè)進口光刻膠困難。海關人員介紹稱,以往企業(yè)采購光刻膠的量每次都在100多公斤,近期由于原材料緊缺,企業(yè)每次只能買到很少的量(10-20公斤),價格方面也隨之水漲船高。
雖然光刻膠缺貨很嚴重,但國內公司很難使得上勁兒。國內光刻膠的自給率只有10%,而且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無法滿足下游廠商的需求。所以行業(yè)缺貨很難全面?zhèn)鲗У缴鲜泄緲I(yè)績中,這個道理應該很容易理解。因為光刻膠影響著整個光刻工藝,芯片制造商不會輕易換產品。已經具備光刻膠產能并開始向客戶交付的公司,才能真正受益于這波景氣周期。
芯片的誕生由兩個步驟決定,設計與生產。設計方面,上至北斗導航系統(tǒng),下至各種手機,都有我國自行設計的芯片,但是在生產方面,卻一直有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放在國產芯片行業(yè)面前——光刻膠。光刻膠是一種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也是微電子技術中微細圖形加工最重要的關鍵材料,光刻膠的質量對光刻工藝有著重要影響,其主要作用是在光刻過程中,起到防腐蝕的保護作用。光刻膠可分為半導體光刻膠、面板光刻膠和PCB光刻膠。其中,半導體光刻膠的技術壁壘最高,目前中國國內市場上半導體設備商也多為國外廠商。
作為唯一被Semicon列入全球光刻膠八強的中國光刻膠公司,2020年北京科華光刻膠銷售8928萬元,是中國銷售額最高的光刻膠公司,也是產品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其中i線光刻膠產品銷售額5495萬元,占中國i線光刻膠銷售額的16.7%,中國i線產品國產替代基本上靠北京科華貢獻。同時,北京科華是KrF光刻膠國家02專項的承擔單位,2020年KrF(248nm)光刻膠銷售286萬元,是唯一可以批量供應KrF光刻膠給8寸和12寸客戶的本土光刻膠公司。在彤程新材賦能北京科華后,北京科華將在現(xiàn)有基礎上,快速發(fā)展。248nm光刻膠預計將會在2023年達到10%市占率,i線產品在2023年達到50%市占率。
目前,日本占據了全球9成左右的光刻膠市場份額。全球專利分布前十的公司,約有7成來自日本。其中,日本JSR和東京日化、信越化工掌握著EUV光刻膠的供應,富士膠片和住友化學也計劃將在2021年量產EUV光刻膠。另外,值得肯定的是,國內相關企業(yè)在近年來也在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光刻膠的產業(yè)化。以寧波南大光電為例,該公司自主研發(fā)的ArF193nm光刻膠產品在2020年12月通過了客戶的使用認證,這意味著我國ArF光刻膠產品開發(fā)和產業(yè)化項目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晶瑞股份發(fā)布2020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022,332,455.74元,同比增長35.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950,097.76元,同比增長145.72%。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為63,782,672.24元,截至2020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314,263,604.16元。2020年度,公司營業(yè)收入與上年相比有所增長,比上年同期增長35.28%。隨著我國芯片制造行業(yè)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產品光刻膠及配套材料的銷售取得歷史最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