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人說學術界收入低,還很累什么的??墒俏覀兿档睦蠋?,我感覺老老實實搞理論的,年入10W也不是事;出去工作的師兄/姐很多也就10W一點。為什么還會有科研窮三代的說法?
公眾號關注?“大魚機器人”
設為 “星標”,重磅干貨,第一時間送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
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人說學術界收入低,還很累什么的??墒俏覀兿档睦蠋?,我感覺老老實實搞理論的,年入10W也不是事;出去工作的師兄/姐很多也就10W一點。為什么還會有科研窮三代的說法?
作者:Feitong Yan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63051092
這個東西還是要多方面看待的,國內(nèi)的情況不是很清楚。我說點我了解的。
一方面,AP這樣的職位給的不多。在我們領域,可能80k左右不錯了。當然某些商學院之類的起薪就是100+k還有bonus,我就不說了(專業(yè)沒選好沒辦法)。但是總體來說,慢慢會長,比如我們這里的full professor也是200k到300k一年。當然,要從AP到full professor,這個就看你打拼了。
教職有些福利還是不要忘了。比如一些學校,如果教職工孩子在本校就讀,學校是直接給教職工的孩子免學費。我們學校是教職工孩子不管在哪個學校讀書,學校幫忙付一半的學費。如果夫妻雙方都在我們學校,那小孩的學費就免掉了。在美國,本科一年學費50-60k是很正常的。很多學生和家庭都是自己貸款讀書。這一部分福利還是不容小視的。
其他的福利我覺得應該也有,但是具體我就不是特別清楚了。
另一方面去業(yè)界,如果找到好工作,灣去和紐約碼農(nóng)/數(shù)據(jù)科學家最近都長得挺多的,120k以上起步吧。不過感覺扣稅之后差距不是很明顯。當然,如果bonus也算上,業(yè)界還是能拿到很體面的工資的。如果能去華爾街之類的地方,那的確應該賺挺多的。
所以我覺得業(yè)界工作和教職工作差別不會特別大。不同檔位的都有。不過平均起點的話業(yè)界應該搞一些。當然,現(xiàn)在要想當faculty,很多領域要做postdoc,一年大概40-50k。這相比起來就少了。如果你覺得沒錢是個大問題,或者你真的覺得掙錢是一件表重要的事情,我覺得業(yè)界看起來是好一些。不過,真的做出了不錯的研究,我覺得教職薪水也是不錯的。很多人因為研究做得好,funding拿得多,很快拿到full professor了,而且還可以出現(xiàn)其他學校過來挖人,趁機要求學校漲工資的情況。
最后…只要不把教職當作簡單的上課教書,下課做研究就好了。每一個PI就是一個startup的founder。
作者:匿名用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04829534
必須匿名,工信部高校。
一個老師,上課跟我們講了點私密的事情,他今年35-40之間,是教授。
項目金額不算多,一年300-500萬。
里面20%是規(guī)定可以拿的,剩下的可以搞多少就各顯神通了。
不缺勤,年底津貼10萬。
工資,那就是用來零花的。
說完這些,他充滿羨慕的補充了一句:(北京某高校,不妨猜猜)某教授一年項目2個多億。
所以,學術界叫導師老板,可不只是因為學生要打雜干活。
作者:匿名用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64824503
提供一個數(shù)據(jù)點,美國經(jīng)濟金融博士畢業(yè)后學界工業(yè)界收入差距不大。去學術界top50商院做金融或者會計教授200k-300k; 去好的hedge fund, 第一年all in compensation 也差不多這個數(shù)字。最后選哪個完全看個人興趣和風險偏好。private sector收入上不封頂,還可以住在大城市,工卡要抽簽,綠卡一般eb2。大多數(shù)好學校都在鄉(xiāng)下, 生活成本不高,學校當教授工卡不抽簽,商院一般愿意用eb1辦綠卡。
作者:Yuhang Liu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04633737
我在數(shù)學圈看到的情況是,應數(shù)碩士兩年畢業(yè)做quant或者做cs相關的工作,找到8-10萬刀以上的工作并不是很難。我見過最高的有14萬底薪+4萬獎金的起薪。這還是碩士。如果是應數(shù)PhD畢業(yè)的話,去業(yè)界最高的我聽說有30萬刀起薪的。
上面說的數(shù)字都是賓大這個級別的學校的例子,如果是哈耶普麻的大神們?nèi)I(yè)界應該還能更高。
學術界呢?PhD 5年每年2.5-3萬刀獎學金(不過這個無所謂,反正很多PhD也不是要去學術界的)。
如果繼續(xù)做學術的話,博士后一輪2-3年 3-5萬刀(什么?你說不想做博后?某IMO金牌告訴我不做博后直接拿ap在數(shù)學界得是菲獎級別的人)。
假設你運氣足夠好,你做一輪博后就拿到了ap,那這個波動范圍就比較大了,我猜7-12萬都有可能?(不過ap后來的工資好像是可以漲的),那一輪ap大概7-9年,假設你運氣仍然比較好,你ap轉正了( ap轉正也不是很簡單,賓大數(shù)學系現(xiàn)在有5,6個ap,我覺得能有一個評上tenure就不錯了),大概能有15萬?(我覺得這還得是前20的好學校才能給tenure這么高的薪水。。)ok,現(xiàn)在你差不多也快40歲了。
快40歲的時候(還是得在運氣足夠好、能順利拿到博后和ap以及ap轉正的情況下)拿的薪水可能還不如24歲碩士畢業(yè)生的起薪(而且金融行業(yè)漲薪快),這就是活生生的現(xiàn)實。
所以吧,我覺得,對學術沒太大興趣,或者物質欲望很強烈的人,都不適合做學術。。(當然我這里說的是基礎理科,別的學科比如商科之類的大概好很多吧)
作者:周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75063844
說說國內(nèi)。學術界前面若干年錢必然是少的,并且確實辛苦?;ヂ?lián)網(wǎng)公司的碼農(nóng)搞996,高校年輕教師搞的是從起床到睡覺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動之外幾乎都在思考研究。(當然如果個人準備萬年副教授的另當別論)
區(qū)別在于到達職業(yè)天花板之后。通常這個年齡差不多是40歲。碼農(nóng)之所以說是年輕人的行業(yè),是因為現(xiàn)在看來天花板來的比較早,差不多35歲就到天花板了。(這完全是因為加班加的多,用10年的時間走完了15年的路)這時候高校教授可以愉快的過寒暑假了,想多掙錢的可以通過積累的人脈掙一些錢,而且絕對不用擔心失業(yè)。工業(yè)界的人們這時候開始進入中年危機,工作時間長度難以和年輕人抗衡,裁員的時候有風險,并且由于他們之前賺錢比較多所以消費比較高,比如說送子女出國留學之類的,這時候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拼命了。
作者:Fra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04789440
分國內(nèi)和國外。國內(nèi)某985工科學校見到的是,工科老師一般都有很多項目,一年賺幾百萬似乎只是中等水平。接項目,開公司,掛職,合作,成立工作室,項目評審,公司顧問,瘋狂壓榨研究生,財源滾滾。公積金高。上等水平的老師公司一年千萬有的已經(jīng)上市,下等水平的至少車房無憂各若干套。國外老師項目少,近年國外老師紛紛跑國內(nèi)拉項目已很常見。平臺,專業(yè)很重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74482856
談點粗淺的認識:無論學術界還是工業(yè)界,收入多的都是“混的好的”那些人。收入多少真的和學術還是工業(yè)關系不是很大。學術界和工業(yè)界都有屌絲和土豪。
相對更能把握經(jīng)濟分配權利的、行動迅速的就能在你那個圈里收入更多一點。
作者:匿名用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277397144
說學術掙得少的,要么就是沒讀博的,要么就是在國外的吧。
國內(nèi)教授,工資那個叫吃飯錢,人家大頭在項目,副教授教授的頭銜是為了好干副業(yè),而副業(yè)一年幾百萬幾千萬都不是問題。
我學校教授工資全北京211最低,但人家五道口十幾套房,你以為是存工資買下來的嗎?
國內(nèi)有個詞叫“灰色收入”,在被IT人看不上眼的傳統(tǒng)領域里貫徹的淋漓盡致。
每當看到學IT的在炫耀自己每個月幾十K的工資我就想笑,你工資條上幾十K就是你全部的收入,這些收入要供你全部的支出,有些人工資條上只有幾K,但人家還有各種沒寫在工資條上的福利,是你用幾十K都買不來的,還有更多收入,根本沒辦法拿出來說。
一個帝都普通一本的老師,沒啥學術能力,各種做項目開你們都看不上眼的破公司,一年就能掙你得存上幾十年的錢,而人家住宿和吃飯學校作為福利給解決了,你還要和別人合租。
一個二本畢業(yè)的在深山老林里搞工程的項目經(jīng)理,每個月工資一萬出頭,好像很可憐,但你知道這一個項目他能給自己撈幾百萬嗎?你知道他一家人包括老婆孩子和父母,衣食住行全能“合理”的放進項目支出,還能給全家人安排工作白拿工資嗎?
有些人哭窮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灰色收入,就像清華的說自己是五道口男子技術學院的,你要真信了,那就真傻了。
作者:匿名用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57324/answer/1052079277
本人計算機專業(yè),計算視覺方向。幾進幾出學界和工業(yè)界。背景大概就是北美前50的博士。
剛畢業(yè),2012那會兒,我先進到某佛研究所做博后,大概一年$75K。同時找其他職位。
幾個月后,進到當?shù)啬成鲜泄?,大概一年工資+獎金+股票,一年大概有個$110K出頭一點。
一年后,公司部門重組,我被告知半年內(nèi)自謀出路。
2014年初,我跳到西部某研究所,工資多了點,但是股票和獎金都變成了0,總體上看還少了一點,大概$105K的樣子。
做到2016年,內(nèi)部升級成功,外加做PI的額外獎金,差不都能有$130K了。
2018年夏,拿到紐約某公立學校和東部某小學校的發(fā)考題,結果么都是差不多$100K上下(當然,必須說明這是9個月的工資,額外的3個月,自己拿funding養(yǎng)自己,可以多發(fā)一些)。但是,怎么的也不可能超過$150K。
幾乎同時,拿到FLAG中某家研究院的科學家offer。一年工資+獎金+股票,總包$350K。我果斷選擇了工業(yè)界。
今年,剛剛內(nèi)部升級成功,具體能漲多少還不知道。
我想上面的數(shù)字,$100K 比 $350K, 已經(jīng)很能夠說明問題了。
從長期來看,這個對比會更加的明顯。因為,即便你變成終身教職,也很難$200K,還要其他額外的title才有可能。而做企業(yè)的科學家,每提升一個大級別,漲20%是絕對不算多的。而且公司的股票收入很難完全算清楚。呵呵,偶周圍有的科學家,進來的早,股票只有如今價格的1/4。幾乎可以說早就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
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近年來AI相關方向看漲。所以,這樣的對比,在其他專業(yè)上不見的存在普遍性。
另外,我想要說的一點是,至少我個人并非完全是因為收入而選擇工業(yè)界的。我是更愿意做研究性的工作,期待在未知中探索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會更愿意選擇工業(yè)界。
在我的專業(yè)里面,沒錢等于沒有成果。公司里面可以負擔你,同時跑幾百個實驗,每個實驗用上幾塊GPU。嗯,你沒有聽錯,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一次用上上百,甚至上千的GPU。反觀,絕大多數(shù)學校里面,呵呵,排隊去吧。一個實驗估計沒有幾天是跑不下來的,為什么?因為就這么多GPU,所有師生要一起分著用。不排隊不行。又或者,某些老師自己的項目里面可以配備相關的硬件,但是這樣的機器基本都在個位數(shù)。
換句話說,同樣的實驗,我在公司里面幾乎可以高效100倍。這也決定了,更多的時候,我完全可以偷懶,讓結果來決定研究的方向;而非先冥思苦想,確定一條能產(chǎn)生好結果的方向,然后再去做實驗。打個更通俗的比方,在工業(yè)界,我就好像配備了機關槍,子彈隨便打,只要看準目標大概掃掃就行,看誰倒下了,上去補兩槍就行;在學術界,我就一把小手槍,還要省著彈藥,看到目標要喵半天,巴不得一顆子彈就能搞定目標。
另外想說的是,同樣的學生資源,工業(yè)界也比學界多的多,也好得多。你很難想象在一個隨便的美國州立學校(國內(nèi)985也一樣),隨便拉出個博士生就有頂會頂刊。但是,在公司里面,幾乎只有達到這樣的標準,才有可能拿到實習的機會。而誰都知道,和沒有還成果的人比,顯然是已經(jīng)出過成果的人,更容易出成果。
在工業(yè)界,你也可以做學術。只是說,你需要適當?shù)膱A滑一些,讓公司的某些產(chǎn)品和科研目標能和自己的興趣align起來。
985碩士出來嵌入式驅動開發(fā)工資能到多少?
最新報告:我國博士研究生累計招生已近150萬!延畢率逐年上升
本科、碩士、博士的區(qū)別(終極版,太形象了?。?/strong>
若覺得文章不錯,轉發(fā)分享,也是我們繼續(xù)更新的動力。
5T資源大放送!包括但不限于:C/C++,Linux,Python,Java,PHP,人工智能,PCB、FPGA、DSP、labview、單片機、等等!
在公眾號內(nèi)回復「
更多資源
」,即可免費獲取,期待你的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
本站聲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關機構授權發(fā)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本站亦不保證或承諾內(nèi)容真實性等。需要轉載請聯(lián)系該專欄作者,如若文章內(nèi)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