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作為當下最火的電子技術應用之一,引來眾多國際巨頭紛紛布局,但在民用消費型無人機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國內企業(yè)無論在技術還是銷量上都略勝一籌。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國無人機市場的快速擴容與各企業(yè)之間激烈的競爭是密不可分的。
“當紅炸子機”緋聞不斷 無人機再陷競爭漩渦
無人機作為當下最火的電子技術應用之一,已在航拍、快遞、災后搜救、數據采集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那些無人機的領導品牌與后起之秀們都是怎樣布局自身發(fā)展的。
盡管國際上眾多巨頭紛紛布局無人機行業(yè),但在民用消費型無人機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國內企業(yè)無論在技術還是銷量上都略勝一籌,并且不斷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國無人機市場的快速擴容與各企業(yè)之間激烈的競爭是密不可分的。
大疆:旗艦無人機上演實力技術碾壓
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大疆在紐約推出兩款旗艦級無人機:“悟”Inspire2和精靈Phantom4Pro。不俗的價格刷新同類機型記錄的同時,卓越的技術與性能也給了業(yè)內頗多驚喜。
據了解,Phantom4Pro首次實現的四向避障、續(xù)航時間提升至30分鐘。而“悟”2則以最高時速30米/秒,4秒加速至80公里動力系統等升級為消費無人機領域霸主,帶來了多項技術和商業(yè)應用革新,同時也讓專業(yè)消費的門檻又更高了。從大疆這次主要針對專業(yè)市場的產品升級中,可以看到多向視覺避障技術、自動返航系統、自動跟拍體系以及圍繞航拍拍攝、傳輸和后期的整套軟硬件和配件體系等技術亮點。
此前,大疆Mavic新系列出來時,大家直呼這是要革了精靈系列的命?,F在看來,不斷更迭的新機型與之同步降價策略,在相同價位的機型層面,大疆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型選擇。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價格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卻加速了消費者現持機型的貶值速度。
京東:以“雙十一”拉開無人機布局序幕
京東,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yè),一直備受國人關注。雖然與阿里相比,京東常被冠上“千年老二”、“雙十一陪襯”的稱號。但在無人機這局棋上,京東卻是快了不止一步。
首先,京東先以無人倉賺足了眼球,接著又高調拿下四省無人機批文。在政策上,京東獲得了相當大的突破。而且,在雙十一的后一天,京東就已經在山西完成了首單運輸,這也是無人機第一次在雙十一的實際運用。
而在6月發(fā)布無人機交付計劃后,京東就計劃在2017年年底前擴大到100條無人機交付路線。如果這個計劃順利實現,京東可以用無人機將送貨服務帶到中國更多地區(qū),特別是偏遠地區(qū)。這為京東削減物流支出,提高城市和農村地區(qū)的電子商務滲透率大有裨益。
小米:一場還未開始就已結束的競爭
許多米粉期待已久的低價無人機誕生之路似乎不太順利,從五月至今,小米無人機頻傳負面新聞,甚至有業(yè)內人士預言小米無人機或將成為絕唱。對于小米是否放棄無人機的項目,正如創(chuàng)始人蔡煒所說“目前公司項目飽滿忙不過來”。從商業(yè)角度來看,無人機項目的中止,似乎變得更加有可能。
近幾年,小米在智能硬件上面下足了功夫,小到5號電池、手環(huán)、體重秤、血壓計等等,大到平衡車、掃地機器人、電飯鍋都應有盡有,就連生活用品牙刷毛巾等等都有所涉獵。雖說小米無人機只屬于其中一小部分,但也傾注了工程師兩年的心血。但在產品定位上,小米無人機似乎走錯了節(jié)奏,與其他同類的產品對比技術上不占優(yōu)勢,而這也是小米無人機一路遇阻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