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發(fā)的新型災害救援機器人有哪些關鍵技術?
災害搜救,一直是無人機和機器人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日本是一個具有先進機器人技術,同時也是地震海嘯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最近,大阪大學、神戶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和東京工業(y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用于災害搜救的建筑機器人,相對于傳統(tǒng)的建筑機械,它可以徹底地提高可操作性和移動性。
建筑機器人原型(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外觀:
草圖:
建筑機器人的概念草圖(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進行實驗時:
神戶大學的實驗平臺上垂直推動實驗的快照(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關鍵技術點剖析
這種災害搜救建筑機器人,以及其中使用的關鍵技術,旨在解決傳統(tǒng)建筑機械在災害環(huán)境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以下,我們談談該機器人幾項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技術:
微調位置和速度,控制高速氣缸的壓力,以達到目標值,快速穩(wěn)定地控制大慣性機器。
評估每個液壓缸的油壓,從而衡量多自由度 (DOF)液壓傳動機器人的外部負載。為了遙控搜救機器人,評估力度,用于力度控制或者力度反饋。
使用新型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機器人手臂機器人的動態(tài)響應示意圖(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通過機器人末梢執(zhí)行器上安裝的力度傳感器,測量高頻振動,向操作員反饋觸覺振動。
動力反饋系統(tǒng)(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使用振動的觸覺信息傳輸系統(tǒng)示例(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通過多旋翼飛行器(無人機),飛達操作員選擇的地點,獲取圖像信息。通過電力線路和功率反饋的停機坪,讓無人機可以長途飛行和精確落地。
被線拴住的無人機(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無人機上安裝有4個魚眼攝像頭,可實時查看任意地方的俯視圖,評估機器人周圍的環(huán)境。
從任意視角獲取的建筑機器人的實時可視化結果(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機器人使用近紅外攝像頭,觀察長波光線。所以,操作員可以操作機器人評估環(huán)境,即使在例如霧或者霾的惡劣天氣條件下。
正常的可見攝像頭和長波紅外(LWIR)攝像頭在清晰和有霧環(huán)境下的對比。(圖片來源于:大阪大學)
未來展望
同時,研究人員在具有代表性的災害地點,展開了驗證實驗,目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驗證。除了以上提及的幾種技術,研究小組還正在開發(fā)另外幾項有用的主要技術,努力提高技術性能。他們也在開發(fā)具有雙旋轉機制和雙手臂的新型機器人,具有更高操作性和地形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