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智能手機里的人工智能
科學家把人工智能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可以完整模擬人類的心智,更簡單的說就是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按照專業(yè)人士的說法,人們想要實現(xiàn)強人工智能,至少要到下個世紀初。而弱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出現(xiàn),人們常說的“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都屬于弱人工智能。
雖然是弱人工智能,但它與現(xiàn)有的智能手機相比,已經在某些方面有了十足的進步,比如“智能識別拍照場景”“智能管理芯片性能”等等。下面筆者就來盤點一下近來出現(xiàn)的人工智能手機:
一、華為Mate10系列和榮耀V10
入選理由:雖然是兩款不同的手機,但它們搭載的都是麒麟970處理器。華為把這款處理器稱為“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其專門設立了一個AI硬件處理單元——NPU來完成AI計算任務,這使得麒麟970在某些方面有了超乎尋常的力量,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它可以達到每分鐘識別大約2000張圖片。
落在具體的應用上,這兩款手機均能做到智能識別十余種拍照場景,自動調整拍照參數(shù),讓普通人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覺。此外它還可以實時翻譯文本、語音、照片,讓人們的溝通更加順暢。而且它還能學習用戶的行為,做到資源合理調度,不僅保證了流暢的體驗,還能使續(xù)航更加持久。
二、iPhone X
入選理由:iPhone X搭載了A11仿生芯片,這顆芯片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shù)最高可達6000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能夠識別任務、地點和物體,并為面容ID和“動話表情”等創(chuàng)新的功能提供強大的動力。
A11仿生芯片還會在性能核心與能效核心之間合理分配任務,智能地管理芯片的性能。當需要提升處理速度時,中央處理器甚至能同時發(fā)揮全部六個核心的性能。此外,A11仿生芯片還會大大增加增強現(xiàn)實類游戲和 app 的流暢度和真實感。
三、三星Galaxy S8、Note8
入選理由:在發(fā)布的時候這兩款手機并不出彩(指人工智能方面),但加入Bixby語音功能之后,談及人工智能時就不得不說起它們了。三星官網將Bixby稱為學習型AI,而這與Siri、Cortana有著根本的不同。
Bixby可以了解用戶的日常習慣,這樣它就能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呈現(xiàn)出恰當?shù)膬热?;它還能記住用戶需要做的事情,因此可以很輕松的根據(jù)時間和地點設置提醒。最重要的,Bixby不僅了解手機應用程序,而且還知道如何使用它們。
四、ivvi K5
入選理由:作為一款裸眼3D手機,為了獲得流暢的操作體驗,它搭載了一顆名為“SPD1510”的智能GPU加速芯片。這是一顆專為3D視覺優(yōu)化而生的“獨顯”,它可以實時對3D圖像渲染加速,拒絕卡頓,還可以合理分配能耗,節(jié)省電量,充分滿足用戶的娛樂體驗。
為了打破傳統(tǒng)裸眼3D手機眩暈感強的弊端,它還采用了一顆名為“EYE-TRACKING”的眼球追蹤傳感器。這款傳感器可以智能追蹤用戶的眼睛,根據(jù)用戶眼睛的視線,自動調整最佳視覺角度,讓用戶的眼睛在看屏幕的過程中,時刻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
據(jù)悉ivvi還將基于計算視覺、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結合裸眼3D,發(fā)布一款具備AI和AR功能的手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
五、谷歌Pixel 2系列
入選理由:谷歌手機在國內并不出名,而且這段時間它還因為品控問題,時常被曝光一些負面新聞。但正所謂瑕不掩瑜,谷歌Pixel 2系列仍稱得上是人工智能手機。
它的人工智能主要表現(xiàn)在相機上,但并不是像華為Mate10系列那樣智能識別拍照場景,而是通過Google Assistant中的Lens功能,來識別所拍攝的物體。用戶可以通過這項功能來完成拍照翻譯、拍照識別物體名稱、拍攝建筑確定所在地點、紀錄文檔、儲存名片等等。
此外谷歌Pixel 2的相冊也具備圖片識別功能,它可以根據(jù)所攝物體的種類,智能的將相關照片歸納到一起,方便用戶瀏覽及尋找。
總結:人工智能是一個大而寬泛的概念,而在強人工智能沒有誕生之前,未來只會出現(xiàn)更多的弱人工智能,而這些弱人工智能表現(xiàn)在手機上,則為用戶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新奇體驗。未來的手機功能只會越來越豐富,但如今這些“先驅者”也應該被人們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