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特斯拉Model 3再一次發(fā)生難產事故,2017年12月底,馬斯克說2018年3月就能實現5000輛/周的目標。但是后來卻被推遲,據悉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等到6月份。
今天特斯拉再次掀起軒然大波,決定公司命運的 Model 3 仍然沒能解決產能爬坡問題。
去年10-12月,特斯拉只生產了2425輛 Model 3。直到2017年的最后幾天,Model 3 的產能才沖刺提升到1000輛/周。有超過40萬的付費預訂用戶在苦苦等待拿到自己的 Model 3。
按慣例公布 2017年 Q4 產銷量時,特斯拉再一次把5000輛/周的產能目標,推遲了3個月,這已是特斯拉第二次延后了這個關鍵的產能目標。
最初特斯拉要在2017年12月底,實現5000輛/周的目標。2017年11月的Q3 財報分析師會議時,Elon Musk 說要等到2018年3月底才能實現這個產能。今天特斯拉說,想實現這樣的產能要等到6月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 Model 3 這么難大量生產呢?這里列出一些可能性討論。
先說一下 Model 3 究竟是怎么生產的。造 Model 3 靠2座工廠,一座工廠是內華達州荒漠中的1號超級工廠。這里生產 Model 3 的動力單元和電池組。另一座工廠是 Fremont 工廠,這里負責焊接車身、噴涂然后在總裝車間把動力單元、電池等零部件組裝成一輛完整的 Model 3。Model S/X 也都在這里生產。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Model 3 生產流程中,有哪些可能是瓶頸。
一個主流行業(yè)意見是焊接。Elon Musk 自己公布共一個 Model 3 車身焊接產線的視頻,說當時正在以正常速度1/10的節(jié)奏生產。制造專家說視頻中的焊接工藝有問題,并分析說,特斯拉之前的兩款車型 Model S/X 都是全鋁車身,而 Model 3 是鋼鋁混合車身。特斯拉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特斯拉自己曾公開宣布找到了 Model 3 產能問題所在。在2017年 Q3 致股東信中特斯拉寫道:目前我們最重要的產能限制是1號超級工廠的電池模塊組裝產線。產線上要把電芯封裝成模塊,再把4個模塊封裝在一個全鋁殼體內,這就是 Model 3 的動力電池組。電池模塊的設計和自動化生產工序都很復雜,這讓電池產線的產能爬坡花費更久的時間。
2017年 Q4 Elon Musk 發(fā)過幾條推特,表示自己正在1號超級工廠晝夜加班,解決產能瓶頸問題。特斯拉最親密的合作伙伴松下的 CEO 也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確認了這點。并表示問題已經找到,產能很快就可以提升。
鋼鋁車身焊接在汽車業(yè)內并不是難解決的問題。別忘了特斯拉還轉為自動化產線收購了德國的自動化工程公司 Grohmann Engineering。即便特斯拉在焊接上碰到了問題,也不會拖這么長時間無法解決。
根據 Elon Musk 投入的精力來看,限制 Model 3 產能的關鍵問題應該還是1號超級電池工廠的電池產線。但不論是松下的 CEO 還是 Elon Musk 都對解決這個問題過于樂觀了。Model 3 采用了全新規(guī)格的2170電芯,在行業(yè)內也是第一家這么干的公司。但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特斯拉和松下兩位電池專家都這么為難。
Model 3 產量對特斯拉來說至關重要。拋開戰(zhàn)略意義不談,Model 3 產能爬坡能大幅度緩解特斯拉的現金流問題。因為特斯拉能在向供應商付款之前先收取用戶的車款。下半年量產 Model 3 以來特斯拉已經燒掉約22億美元。所以今年上半年實現5000輛/周產能前,特斯拉會燒掉更多的資金。特斯拉很可能需要再次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但還有一個比資金更大的挑戰(zhàn),那就是 Model 3 預訂車主還會等多久。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新電動車產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