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人機的領域中,必定聽過大疆(DJI)的AcTIve track智能追隨功能,其透過影像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以達到目標物追蹤的目的;但是影像判別的做法,往往會因為天候、環(huán)境昏暗度,甚至連光線太強時而有所影響。
為了避免此一情況,臺灣大學電機系團隊研發(fā)出ifollow功能,此一技術可讓任一個無人載具透過接收無線電波,以達到追隨的目的。此一技術并于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8)中展出。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電信工程教授毛紹綱解釋,目前市面上無人機目標追蹤的主流作法,都是以影像辨識的方式去追隨標的物,不過如此的方式往往會受限于環(huán)境因素而無法作業(yè)。
舉例來說,幾年前Tesla所發(fā)生的車禍事件,即是因為前方阻礙物產(chǎn)生強烈反光,讓系統(tǒng)無法判別是否能通過,因此造成憾事。毛紹綱再以大疆無人機為例,若是被追隨者穿著綠色衣物走入草皮中,或是走到樹蔭底下等遮蔽物后方,無人機的影像追蹤功能會立刻失效。
因此他開始思考,是否能利用電磁波來解決影像辨識技術的痛點。此次于CES 2018中展示出的ifollow技術,就是以接收被指定追隨目標所發(fā)出的無線電波訊號為主。
事實上,過去也有類似的無線電波追隨技術,不過使用者皆須于身上配戴額外的電波發(fā)射器(例如腰帶),此次臺大展出的技術則可讓目標人∕物毋須再配戴額外設備,即可讓無人載具追隨其腳步。
毛紹綱說明,該技術除了適用于無人載具的應用外,也相當適合導入賣場推車中;其概念是將ifollow技術搭載于智能購物車上, 購物車上毋須再額外搭載其它傳感器,消費者僅需打開行動裝置上的相關應用程序,即可啟用ifollow功能,偵蒐裝置與使用者間的相對位置并加以跟隨。消費者毋須在行動裝置上安裝其它硬件配件,ifollow技術可與設備上的行動網(wǎng)絡、Wi-Fi以及藍牙等功能進行配對、使用。
除此之外,在購物車中也可搭載RFID,以記錄消費者挑選了哪里些商品、計算總價值金額,并立即算出、呈現(xiàn)于使用者的行動裝置中;同時,選購信息也會同步推波至云端中,再傳遞至收銀柜臺,最終再利用金流串接以FinTech方式結帳,同時也可讓賣場計算出目前貨架上的庫存數(shù),調(diào)配補貨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