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無人機充滿激情活力,計劃打造成“空中F1”
各國無人機高手齊聚深圳。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深圳大運中心體育場內(nèi),架設(shè)起了五光十色的“深圳地圖”。小小的競速無人機“嗖嗖”地沿著這條“世界最美賽道”飛行,穿越各種障礙,試圖以最快的時間到達終點。場邊搭起的帳篷內(nèi),擺放著專業(yè)的專用坐席,年齡并不是很大的“飛行員”們戴著頭戴式視圖器,看著從無人機上攝像頭傳回的畫面信號,通過手中的遙控器進行各種準(zhǔn)確而細微的操作——若不是劃破空氣的“嗡嗡”聲此起彼伏,你甚至?xí)詾樗麄冋谶M行一場激烈的電競比賽。
勞倫特·空是國際航空聯(lián)合會(FAI)的項目主管,“飛行員”這個稱呼,貫穿于他回答問題時的始終。在世界無人機錦標(biāo)賽測試賽的賽場上,相對于大眾化的“Player(選手)”,“Pilot(飛行員)”的說法更像是這些競速無人機圈內(nèi)人士的自我認同,這項運動的開展時間僅有4年左右,但圈內(nèi)人共同的目標(biāo),是將這個充滿激情活力的新鮮事物打造成“空中F1”。
最高時速220公里/小時 價格只有航拍無人機一半FPV(第一人稱視角)競速無人機,又被稱為“穿越機”,是區(qū)別于航拍無人機的另一種無人機類型。目前世界頂級的競速無人機,最高時速能達到220公里/小時,從啟動到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需短短2秒時間。在場邊觀看競速無人機比賽,僅僅是一項“定點”體驗,你可能只是稍微眨個眼,無人機卻早已在你的視野中消失。正因為此,頭戴式設(shè)備對于這項運動的實現(xiàn)和普及有著革命性的意義:在信號良好、屏幕清晰的前提下,無論操作還是觀賽,戴上設(shè)備后的逼真感讓人欲罷不能,每個人都仿佛化身為這款競速游戲的“司機”——當(dāng)然,速度感和你之前玩的賽車游戲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
如此高精尖的競速無人機,價格卻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貴。勞倫特介紹,由于競速無人機對續(xù)航時間要求不高,通常情況下選手們都是自己購買零件組裝。一臺入門級競速無人機“裸機”只需1000多元人民幣就能搞掂,頂尖機器的花費大約在6000多元人民幣左右,價格只有大疆等頂級品牌航拍無人機的一半。至于頭戴設(shè)備,價錢和內(nèi)置屏幕的大小成反比,這其實很好理解,屏幕越小,選手們對焦更準(zhǔn),操作起來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最便宜的頭戴設(shè)備,只需要300元人民幣左右。
不過,競速無人機價格再平民,也抵不住專業(yè)選手們在比賽中的“消耗”。由于飛行速度過快,競速無人機撞到障礙物“機毀錢亡”的狀況實在稀松平常。頂尖飛手一年內(nèi)使用的穿越機大概在15部左右,當(dāng)然這些錢不會由他們自己出——目前國內(nèi)前50名的職業(yè)選手,基本都有屬于自己的贊助。
大賽和產(chǎn)業(yè)都是“藍海” 11歲小女孩就能包攬3項冠軍為什么目前還相對小眾的競速無人機項目,卻能讓這么多贊助商趨之若鶩?一個方面是因為世界性大賽正逐漸增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贊助商,原本就是無人機的生產(chǎn)商。
2016年3月在迪拜舉行的世界無人機大獎賽,在競速無人機的歷史中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英國少年盧克·班尼斯特的冠軍身份,讓他從總額100萬美元的獎金中分得了1/4,正是這樣高額的獎金,讓無人機競速不再局限于自娛自樂的小圈子,公眾關(guān)注度開始逐漸升溫。這次大賽之后,越來越多的飛行高手開始涌現(xiàn),視頻網(wǎng)站上相關(guān)視頻的點擊量急速上升,無人機商家們則發(fā)現(xiàn),除了航拍無人機之外,原來還有這樣一個舞臺可以提供“用武之地”。
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球80%的無人機制造產(chǎn)業(yè)在中國,而中國75%的無人機制造產(chǎn)業(yè)在深圳。由于大疆等一流品牌的“壓制”,一些相對沒有那么出名的廠商,需要用差異化來打開自己的市場。面對前景廣闊的競速無人機“藍海”,這些廠商開始積極介入搶奪蛋糕——相比航拍、農(nóng)業(yè)等領(lǐng)域的白熱化競爭,競速無人機更適合成為他們的發(fā)展新方向。
和電競類似,競速無人機的選手年齡有著年輕化的趨勢。這回在深圳舉行的世界無人機錦標(biāo)賽測試賽,泰國天才少女WANNAPONG Wanraya斬獲全場總冠軍,同時也斬獲了女子組、少年組冠軍,這是競速無人機比賽中首次有女子選手同時奪得3項冠軍,她的年齡,僅僅只有11歲。
作為最著名且年齡最小的世界大賽冠軍,韓國小將金敏昌也參加了本次測試賽。競速無人機在韓國非常有人氣,金敏昌正是因為他的高超技藝,得以參加今年平昌冬奧會的火炬接力。雖然還在學(xué)校讀書,但金敏昌和他的隊友們很明顯有向職業(yè)選手發(fā)展的意圖,他們一年要參加12至15項賽事。比如這回來深圳,就是金敏昌看到比賽信息后自行報名參加的,不過,他并不知道10月底將會舉行世界無人機錦標(biāo)賽,也并不知道本次測試賽的來龍去脈。這里有比賽,他們就來了,僅此而已。
和競速無人機的市場開拓一樣,競速無人機的世界級大賽同樣也是“藍海”。年輕且頗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深圳,在搶占“頭部資源”走出了第一步,尚未形成格局的競速無人機界,“話語權(quán)”的競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