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業(yè)發(fā)布會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不斷給行業(yè)和用戶創(chuàng)造“驚喜”,比如喬布斯時代的“One More Thing”。
華為2018MWC發(fā)布會“One More Thing”則是全球首款 5G 商用芯片——巴龍 5G01(Balong 5G01)和基于該芯片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 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5G 用戶終端)。
由于處于發(fā)布會的第三個產品環(huán)節(jié),現場的很多外媒科技記者對此明顯準備不足,本準備“搶發(fā)”的稿件急忙再次修改。畢竟距離3GPP 5G NSA第一個標準版本凍結僅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華為此時正式發(fā)布全球首款5G 商用芯片和5G 商用終端,效率之高的確出乎了行業(yè)和媒體的預料。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在發(fā)布會上表示:“華為首款3GPP標準5G商用芯片和終端的發(fā)布,是全球5G產業(yè)的關鍵性突破,這意味著5G時代已經到來”。
“巴龍5G01”的秘密提起“巴龍芯片”,大多數普通用戶會感覺陌生,但卻是海思麒麟芯片最核心的組成之一。
“麒麟芯片”實際上是一款手機SoC,分為BP(基帶處理器)和AP(應用處理器)兩大部分,而巴龍就位于麒麟中的BP部分,直接決定著海思麒麟芯片的通信規(guī)格和標準進展。同時,巴龍作為移動終端的通信平臺,也可以單獨出現在各類移動終端中,如CPE、數據卡等。
無論在功能機還是智能手機時代,決定通話質量好壞、信號強弱、網絡聯接快慢的關鍵就是基帶芯片技術能力。比如聯發(fā)科2017年上半年在大陸手機市場占比大幅下滑,就是錯判了中國移動對LTE Cat.7 4G終端的重視程度,導致其核心合作伙伴不得不投靠高通陣營。再比如蘋果雖然是自研芯片,但自身卻無法解決核心基帶芯片問題,一直用高通的基帶芯片。最近幾年,為了制衡,蘋果同時采用了英特爾的基帶芯片。但由于英特爾芯片規(guī)格和性能都不如高通芯片,蘋果不得不“就低不就高”,降低其整機的通信規(guī)格和性能,影響消費者體驗。隨著與高通近年來訴訟加劇,有消息稱蘋果2018年準備把新iPhone的基帶芯片的訂單全部交由英特爾來生產,目標全面“去高通化”。這樣的結果,對iPhone的競爭力必然帶來不利影響。
實際上,基帶芯片技術能力直接決定了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通信行業(yè)的競爭實力和市場格局,而只有將基帶芯片通信規(guī)格提高到全球最頂級才能躋身手機芯片的高端俱樂部。
華為是通信企業(yè)出身,依靠長期巨大的研發(fā)投入,華為在關鍵通信技術方面從1G時代的艱難起步,到2G時代的追趕者,再到3G時代的行業(yè)領先者,成為4G時代的行業(yè)主要領導者,而巴龍就是華為在核心關鍵通信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直接體現。正是基于巴龍迅速成長的通信實力,麒麟系列芯片才能在全球通信方面具備業(yè)界領先的能力,并且不斷加速華為終端業(yè)務的核心產品優(yōu)勢和迭代速度。
比如在3G時代,巴龍推出的上網卡,幫助華為終端設備成功進入全球頂級運營商,并為此后華為自有品牌智能手機業(yè)務打通了進入門檻。4G時代,巴龍團隊憑借多年來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研發(fā)優(yōu)勢,成為全球LTE標準和產業(yè)化的重要推動者,Balong芯片開始不斷刷新全球LTE 4G行業(yè)的新紀錄。比如巴龍700在業(yè)界率先支持LTE TDD/FDD,巴龍750率先支持LTE Cat12/13(UL),全球首商用4CA(四載波聚合),全球首商用4x4MIMO,下載峰值速率達600Mbps。
2017年9月發(fā)布的海思麒麟970芯片,最大的兩個特點一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單元)的智能手機AI芯片;另一個就是整合了巴龍760,成為業(yè)界首款支持LTE Cat.18的手機SoC,下載峰值速率達1.2Gbps,實現雙卡雙VoLTE首商用。而高通與之同級別的驍龍845處理器(AI+LTE Cat.18)在同年12月才發(fā)布,首款商用產品三星S9更是相比華為Mate 10發(fā)布晚了近半年時間。
在智能手機行業(yè),半年時間的“代差”足以完成手機企業(yè)的“降維打擊”,對于缺乏核心芯片能力的絕大部分中國手機而言更是如此。比如從2012年開始,依靠麒麟和巴龍在核心芯片技術的快速突破,華為在旗艦新品發(fā)布上一直保持了自己領先節(jié)奏,而其他Android手機企業(yè)只能按照高通芯片的節(jié)奏和商務政策,也間接推動了華為從Mate 7之后的不斷“爆款”。從目前來看,即使雷軍遠赴夏威夷為高通驍龍845發(fā)布站臺,但真正拿到首發(fā)的還是三星S9,小米首款驍龍845手機真正拿到芯片實現量產要等到今年4-5月份了,此時距離麒麟下一代芯片發(fā)布時間已經很接近,而這種“代差”效應會隨著5G來臨進一步加劇。
華為在2018MWC上發(fā)布的全球首款 5G 商用芯片——巴龍 5G01(Balong 5G01),即是這種“代差”信號加劇的體現。余承東在發(fā)布會上正式宣布華為首款5G智能手機將在2019年四季度上市,早于中國三大運營商2020年正式建設5G網絡的時間點,其底氣和信心同樣來源于巴龍在5G芯片關鍵技術和成功商用的不斷快速突破。
全球首個5G網絡+芯片+終端能力中國移動在2018MWC上宣布在2018年內建設世界規(guī)模最大5G試驗網,并正式公布了2018年5G規(guī)模實驗計劃,意味著中國運營商對5G網絡的策略將比預期更為激進。
而5G網絡和終端,是5G商用的兩個基礎條件,對于終端來說,芯片又是重中之重,是5G產業(yè)發(fā)展和成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作為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企業(yè),華為是全球5G國際標準制定的主要推動者,從2009年就啟動了5G研發(fā),至今已至少投入6億美元用于5G研究和創(chuàng)新,在全球已經建立11個5G研究中心。目前華為在5G實驗網中實測的5G網絡峰值速率已經達到了20.25Gbps、時延低至0.33ms、每平方公里可聯接的設備數量達到217萬個,完全滿足ITU標準要求。華為已經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600050,股吧)、Vodafone、SoftBank、T-Mobile、英國電信、Telefonica等全球30余家頂級運營商在5G方面展開合作。
巴龍 5G01和華為 5G CPE的發(fā)布,則意味著華為成為全球首個具備5G網絡+芯片+終端能力的通信企業(yè)。
從數據上來看,基于3GPP標準的5G芯片,Balong 5G01支持全球主流的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和mmWave(高頻),理論上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率, 支持NSA(Non Standalone,5G非獨立組網,即5G網絡架構在LTE上)和SA(Standalone ,5G獨立組網)兩種組網方式。 Balong 5G01是5G標準凍結后第一時間發(fā)布的商用芯片,標志著華為率先突破了5G終端芯片的商用瓶頸,成為全球首個可以為客戶提供端到端5G解決方案的公司。
華為5G CPE分為低頻(Sub6GHz)CPE和高頻(mmWave)CPE兩種。華為5G低頻CPE重2kG,體積僅為3L,可在室內隨意擺放,其實測峰值下行速率可達2Gbps,是100M光纖峰值速率的20倍,不到1秒即可下載一集網絡劇,可以支持基于5G網絡的各類VR高清在線視頻、VR網絡游戲等各類高清視頻和娛樂應用,同時兼容4G和5G網絡。
CPE向來是通信規(guī)格升級和變革的排頭兵,是家庭寬帶接入的重要方式,與光纖入戶接入方式并重;5G CPE甚至會帶給用戶超越光纖的性能體驗。無線接入方式安裝方便,使用靈活,在家里也可以便捷地移動位置。CPE產品對產業(yè)及消費者來說是具有很大價值的,目前日本、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運營商都在積極部署CPE相關的業(yè)務,長期以來華為公司也一直和這些運營商緊密合作,支撐其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設備和應用創(chuàng)新。隨著5G大幕拉開,5G CPE業(yè)務前景不可限量,為全球億級家庭服務近在眼前。華為此次推出5G CPE,能夠幫助全球范圍的運營商積極拓展業(yè)務形態(tài),加速5G產業(yè)的成熟。
值得重視的是,5G網絡擁有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三大特點,不僅可以充分滿足高速通信需求,更是可以將全球設備與人、場景、服務連接在一起,徹底革新目前的移動互聯網和傳統(tǒng)產業(yè),這也是5G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和智能IoT時代基礎的原因。業(yè)內預計,面向2020年及未來,基于5G網絡的VR/AR應用、工業(yè)互聯網、無人駕駛和車聯網等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物聯網(IoT)應用將隨著5G網絡的成熟獲得爆發(fā)式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聯接數將達到1000億,其中基于物的聯接將占到90%。
也就是說,華為建立的全球首個5G網絡+芯片+終端能力和優(yōu)勢,將推動華為走向除智能手機等現有智能終端之外更廣闊的市場。余承東也對此表示,5G是一個嶄新的、顛覆性起點,將把人類社會帶入全新的萬物互聯時代,這將帶給人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極大便利,用戶溝通和分享的方式也將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不僅可以滿足通信行業(yè)的需求,更將提高全球的智能環(huán)境,為工業(yè)制造,以及包括醫(yī)療、家居、出行在內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感受。
基于此,華為消費者業(yè)務同時發(fā)布了面向5G時代的終端戰(zhàn)略,分別基于5G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三大特點,分別推出聯接家和人的CPE、Mobile WiFi和智能手機、聯接物的5G工業(yè)模塊、聯接車的5G車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