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家居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得到了萬千消費者們的認可和青睞。“智慧門”作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得到了各大企業(yè)的高度重視。其中,創(chuàng)米科技就大力發(fā)展“智慧門”。
幾百年來,門鎖的工業(yè)設計和驅動原理都未發(fā)生太大的變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模式不僅強調了鎖作為開關功能的“唯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它作為機械裝置的局限所在。
當智能門鎖完美解決了傳統(tǒng)機械鎖的痛點時,也迎來了消費者的正向反饋。2015年開始,中國智能門鎖步入發(fā)展的快車道,市場總銷量以每年平均近100%的速度增長。銷量的暴增也同時刺激著傳統(tǒng)門鎖品牌、家電巨頭及創(chuàng)新企業(yè)等爭先入局。
與種類繁多的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國內智能門鎖頗為尷尬的安裝率:4億家庭端目前僅有不到3%,遠低于日韓等國超過70%、歐美國家50%的普及率;3000萬套B端運營等租賃公寓滲透率則在10%左右。
若以智能門鎖平均2000元的價格來算,這個千億級的市場還遠未被激活。因此,如何切割這塊“蛋糕”,通過底層技術創(chuàng)新,將“門鎖”放到更大的場景里實現全屋智能,成為眾多科技公司在同質化競爭中破局的利器。
其中,一直以創(chuàng)新驅動的創(chuàng)米科技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案例。
可以“通電”的門
2019年,創(chuàng)米推出創(chuàng)米小白智能門鎖C1,以及智能貓眼、戶外攝像機等一系列產品,在此前看護安全、用電安全和數據安全三大板塊的基礎上,補齊了入戶安全產品系列——正式發(fā)力“全屋安全”解決方案。
在研發(fā)智能門鎖的過程中,創(chuàng)米科技CEO李建新告訴「獵云網」,雖然各大品牌都在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應用于智能門鎖,例如利用3D結構光進行人臉識別等,但始終無法解決門鎖持續(xù)供電問題。
此外,創(chuàng)米近年來一直試圖尋找一款產品形態(tài),即通過它能連接智能門鈴、貓眼,并和家庭當中其他智能產品完成互連互通。
“門鎖的短板太明顯,所以我們就在思考怎么做一個更奇特的產品——‘永不斷電的’門。”李建新提到。
在他看來,當前市面上智能門鎖功能同質化嚴重,且價格和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門鎖高達數千元甚至超過門本身,還需要定期更換電池或者充電,使得用戶使用成本大大增加。
為此,小白智慧門H1摒棄了市面上智能門鎖以多節(jié)電池維系運轉的耗電之殤,采用專用的86盒轉換可以直接接通市電,無需擔心中途斷電的問題。
而考慮到后裝市場的需求,它還配備了可拆卸供電模塊,即大容量16000mAh大容量鋰電池和2000mAh備用鋰電池,搭配低功耗設計,最長待機時間可達240天。
這就是“小白智慧門”的由來,從“門鎖”到“門”的跨越,其背后是創(chuàng)米科技對于入戶安全和全屋智能更全面多維度的理解。
作為住房的入口,用戶對于門鎖的故障率容忍度極低,對于安全性要求則非常高。而智能門鎖被“小黑盒”暴力破解等問題的出現,也使得其安全性飽受爭議。
為此,小白智能門H1首先從門體材質上到門鎖自身的安全系統(tǒng)都做到了極致。
首先,它的門體采用了不銹鋼精鑄工藝,加上內置的鋼筋鐵骨,以及門體內填充的消音蜂窩板,使得其整體結構厚實可靠。
其次,作為入戶安全的重要“入口”,小白智慧門H1還配備了高清大廣角攝像頭,不僅能夠覆蓋更全面的可視范圍,同時還支持紅外夜視,即使晚間,門外情況也能清晰可見。
據李建新介紹,由于安裝了PIR人體紅外檢測,如果感應到有人長時間在門口逗留,系統(tǒng)會自動錄制視頻并推送到手機App報警。
門鎖部分,它采用了瑞典FPC指紋傳感器,像素點陣1.5倍于主流指紋傳感器——由于面積較大,因此指紋識別通過率可高達99.7%。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意法半導體主芯片,因此在針對貼膜攻擊等非法開啟手段實現了算法優(yōu)化。加上特殊的電磁防護設計,大幅降低了電磁輻射的影響,以應對特斯拉線圈、小黑盒等攻擊。
這款歷經15個月研發(fā)周期的智慧門H1集合了創(chuàng)米科技28項產品專利,除了門本身集合了24小時可視防護系統(tǒng)外,智慧門H1還能通過米家App實現和家庭其他電器設備例如電視、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智能攝像頭、開關、插座等產品互聯形成協同效應,從而構建創(chuàng)米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體系。
以“入戶安全”為基礎構建智能家居微生態(tài)
智能家居產品線眾多,應用場景復雜,選擇怎樣的發(fā)展戰(zhàn)略至關重要。創(chuàng)米科技并沒有一開始就做“大而全”的全屋智能,而是堅持“單品爆品體系并重”的思路:先打造單品爆品,然后疊加場景,搭建智能家居微生態(tài),最終布局居家安全的全屋智能。
“我們的產品都是針對場景來設計的,做智慧門我們關注的場景就是‘入戶安全’”,在李建新看來,創(chuàng)米的目標不僅僅是生態(tài)鏈體系內部,而是投身于更大的市場競爭,“我們希望做成智能家居的微生態(tài),例如在平臺層面,我們會采取云對云的方式對接各大平臺,然后在我們的微生態(tài)里形成一個很好的運轉,同時外部還能和其他平臺進行打通?!?
隨著智能門鎖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其滲透率也越來越高,大型公司及中高端樓盤、寫字樓等都開始將將其作為裝修標配。
“除了門鎖,傳統(tǒng)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事實上,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智能家居產品在原有的市場里能找到原型——就像我們做智慧門,不是創(chuàng)造一個概念,而是將門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讓它和其他的智能家居產品產生連接?!崩罱ㄐ卤硎?,而這也是傳統(tǒng)門業(yè)所期望發(fā)生的改變。
現階段,我國智能門鎖品牌已經超過3500個,生產企業(yè)達1500多家。
企業(yè)“混戰(zhàn)”中,對于行業(yè)而言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可以讓企業(yè)保持警惕,倒逼企業(yè)提升技術和服務,并且百家爭鳴的局面有利于智能門鎖的推廣普及;另一方面,企業(yè)數量多而不精,魚龍混雜讓人無所適從,大量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也拖垮了大批消費者的信任,造成了目前智能門鎖市場的無序狀態(tài)。
對于競爭,李建新坦言,整個智能家居市場需要入局者共同推動,選擇賦能傳統(tǒng)門業(yè),一方面符合創(chuàng)米一直以來智能家居開創(chuàng)者的基因,并且能夠借助創(chuàng)米已有的智能單品構建更大的家居生態(tài)。
此外,智慧門當前在國內的普及率并不高,傳統(tǒng)門業(yè)更注重渠道、線下,但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還遠遠不夠。“我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定有風險,但行業(yè)的規(guī)模足夠大,所以希望通過和傳統(tǒng)門業(yè)一起做大智能化市場?!崩罱ㄐ聦Α斧C云網」表示。
創(chuàng)立5年來,創(chuàng)米科技相繼打造出包括小米智能插座、小米萬能遙控器、首款AI產品“小白智能攝像機”、小米智能攝像機云臺版、小白家庭云盤等在內的智能家居單品。截至目前,創(chuàng)米智能產品出貨量逾3000萬臺,用戶數超過1000萬。
談及此次從智能門鎖到智慧門的升級,李建新認為,“一款產品能不能解決用戶的痛點,能不能把一兩個點打透是我們最關注的?!?
對于創(chuàng)米而言,智慧門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級產品,不應該是冰冷、孤獨的符號,而是連接重要樞紐,通過有溫度、智能化的交互幫助人們實現互聯互通。
這也是過去創(chuàng)米一直以來秉承的產品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