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6月27日報道,來自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證據,證明長期暴露于細顆粒物(PM2.5)空氣污染與過早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6850萬醫(yī)保參保者16年的數據,其中97%的65歲以上的美國人根據體重指數、吸煙、種族、收入和教育等因素進行了調整。并將參與者的郵政編碼與從美國各地收集的空氣污染數據相匹配。
這項新研究基于2017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長期暴露在PM2.5污染和臭氧中,即使低于美國當前的空氣質量標準,也會增加美國老年人過早死亡的風險。
在估算每個郵政編碼每天的PM2.5空氣污染水平時,研究人員還考慮了衛(wèi)星數據、土地利用信息、天氣變量和其他因素。他們使用了兩種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方法,以及三種旨在找出因果關系的最新方法。
所有五種不同類型的分析結果都是一致的,即使是在低于當前美國每年12微克/立方米的空氣質量標準的情況下,接觸PM2.5與醫(yī)保參保者死亡率之間的具有因果關系。
研究人員發(fā)現,PM2.5污染每年減少10微克/立方米,可使死亡率降低6%-7%。根據這一發(fā)現,他們估計,如果美國將其年度PM2.5標準降低到10微克/立方米,則能夠在十年內挽救143257條生命。
據此前報道,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僅次于飲食風險、高血壓、香煙和高血糖。
2017年至2018年美國空氣污染水平提高了5.5%,就造成10000個美國人因此死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世衛(wèi)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70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