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一年后,美國政府再度升級絞殺手段,通過修改直接產品規(guī)則試圖全面切斷華為芯片供應。在此背景下,三星與華為正在探索一項“合則兩利”的重磅交易——這家韓國巨頭將為華為的5G設備制造先進芯片,而作為回報,華為將把部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讓給三星。
我們知道,三星電子在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到1%,并且已經全面退出中國的生產基地。在新興國家市場,包括印度,東南亞和非洲,三星也面臨著中國品牌的激烈競爭,比如在印度市場,三星已經不低小米和VIVO,在非洲,三星也敗給了傳音。
那么芯片換市場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先不說美國的態(tài)度,僅僅在市場的層面,這種可能性就不大。原因非常簡單,市場的玩家并不是只有三星和華為,也就是說,市場不是三星,華為說換就能換的,蘋果,小米等品牌隨時都有可能填補市場的空間。因此這種說法不合邏輯,其目的顯然并不單純。
為什么會是三星?因為臺積電之后,唯一能滿足華為高性能芯片代工需求的,只有三星電子。根據媒體報道,三星計劃在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重點發(fā)展邏輯芯片和代工業(yè)務,以擺脫對存儲業(yè)務的依賴。此外,三星已經在韓國華城建立了一條5nm生產線,不過由于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大客戶盡被臺積電拿下,三星新的生產線產能利用率將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客觀上三星需要新客戶來充實其生產能力。
對華為來說,當然希望三星能接過臺積電的棒,不至于有芯片供應中斷的危險。不過從三星的角度,能不能代工華為芯片,顯然沒有那么簡單。以三星的實力,建立一條無美國技術生產線是有可能的,但是美國是三星最大的市場,同時韓國也是美國的盟國,在這個關鍵時刻,違背美方的意愿,顯然需要冒很大的風險。
韓國,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yè)都是在美國的扶持下成長起來的,當年為了與日本競爭,美國轉而支持韓國發(fā)展DRAM產業(yè),并最終將日本企業(yè)淘汰出局。因此三星在未征得美國同意的情況下,為華為代工芯片的可能性極小。
美國的科技霸凌反會促使全世界規(guī)避美國技術,最終傷及其自身利益。“修改后的規(guī)則蠻橫而具有產業(yè)破壞力”,華為對美國新規(guī)發(fā)表的媒體聲明稱,本次規(guī)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yè),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yè)帶來嚴重的沖擊。
長期來看,芯片等產業(yè)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yè)內的沖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