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人類面前,人工智能還要大的突破?
在人工智能概念被熱炒的時候,身為行業(yè)領導者的谷歌也清楚地知曉AI的局限性。 周三的Google Cloud大會上,谷歌副總裁Andrew Moore表示:“當前的人工智能仍然相當愚蠢,它們在處理人類大腦無法處理的事情方面確實很擅長,但不能活用類比、創(chuàng)造性思維、或者跳出條條框框進行通用推理”。
Google Cloud AI 副總裁 Andrew Moore 在人工智能大會上講話
谷歌高管的這番話,并不是“強行勸退”,而是指明了應該如何科學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該公司為例,其已在圖像識別等領域實現了重大的突破。類似大腦啟發(fā)的神經網絡,可以訓練識別現實世界中的數據模式。對于不易編程的任務(比如語言翻譯和以假亂真的計算機語音技術),這一點顯得相當實用。不過 Moore 也指出,我們應該了解人工智能的極限。
顯然,Moore 很是贊同創(chuàng)新工場 CEO 李開復、以及《AI Superpower》作者的觀點。在周一的 Techonomy 2018 大會上,李表示 —— 機器學習的最大突破,源于九年前。在那之后,并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不過我們仍有擴大使用范圍的空間,李表示,我們可能正處于自電力被發(fā)明以來的‘2.0 時代’。
人工智能的下一階段,或許是“無監(jiān)督”狀態(tài)下的自我學習。當前的 AI 已接受了大量數據的培訓,但數據源都經過了仔細的標記,以便 AI 正確發(fā)現其中的模式。無監(jiān)督學習意味著 AI 要自行咀嚼原始數據,例如谷歌地圖街景小車拍攝的數百萬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