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過一晚兩萬的ICU后,我還是建議你不要輕易買保險”
時間:2020-06-09 18:53:47
手機看文章
掃描二維碼
隨時隨地手機看文章
[導讀]朋友幾個月前突然倒下,住進了ICU。 住了70天院,花了134萬,傾盡了父母一輩子的積蓄。 從ICU出來后,他就對生死變得淡然了。 前段時間我去看他,他一邊抽著煙一邊說, “上次跟你說的那個男的也推出去了,腦死亡。我算是看明白了,這 ICU一天至少死4個。 ”
住了70天院,花了134萬,傾盡了父母一輩子的積蓄。
“上次跟你說的那個男的也推出去了,腦死亡。我算是看明白了,這 ICU一天至少死4個。 ”
態(tài)度冷酷,像是死了四只螞蟻。
忙于應酬的男子,3天喝了8斤白酒,導致消化道大出血,嘔吐物和血堵住了氣道,吸到了肺里,生命垂危。
患有 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氣腫的妻子 ,治病 花了太多錢,丈夫不想再治了,他拔掉了妻子的氧氣管,而對于無法自主呼吸的病人來說,拔氧氣管=直接謀殺。
用朋友的話說, ICU就是鬼門關,錢的多少決定了可治療時間的長短, 說白了就是拿錢買命。
命的價格是一天2萬塊。
ICU是人性的放大鏡,在高昂的治療費用面前,一幕幕無奈、可悲的故事不斷上演。
是啊,ICU住一晚要2萬多,和一些進口特效藥一樣,社保都沒法報銷,一旦罹患重疾,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治療費用,普通家庭根本沒有幾個能拿得出來。
所以在醫(yī)院,我們經常 能看到,很多病人明明有醫(yī)治的方案,卻因為沒錢,只能選擇放棄治療。
保險買不對,多花冤枉錢
我的大學同學Selina,剛過完28歲的生日,就職于上海某金融機構,算得上是高收入群體了。
不幸的是,她被診斷出患有“濾泡型淋巴瘤2級”。
心想還好自己提前在代理人手里買過保險,不用在身體飽受折磨的同時,再為治療費用發(fā)愁了!
結果,申請理賠發(fā)現(xiàn)自己買的是理財險,一年好幾千,交了8年,加起來好幾萬了,一分錢不賠還得接著交保費,而重疾的保額只有1萬元!
在癌癥平均治療費用30萬的今天,1萬塊夠什么用呢?
200塊就可以買保額50w的意外險,500塊可以買到保額200w的醫(yī)療險,一份成人重疾險一年也就幾千塊。
此外,有人購買重疾險時,過分追求保障疾病數(shù)量,認為保的越多越好。
但很多人不知道,國家早對保險公司的疾病進行了統(tǒng)一,前25種重疾病種各家保險公司定義都是相同的。
要不然,我們花再多錢也是白搭,更達不到風險防御的效果。
2
90%的人,都可能掉進這些保險陷阱
1、保障超全的萬能險,其實什么都不保 真相: 號稱“一張保單管一生”,其實一部分保費被拿去做理財,基本等于 「什么都不?!?/span> ,根本起不到防范風險的作用!
2、返還型保險很劃算?其實多花很多冤枉錢 真相: 說是有病了可以拿錢治病,沒病可以到期返錢,事實是它在壽險的基礎上附加了重疾險,一般要比純保障型產品 貴6-7倍 !,保障功能還大打折扣。
3、切忌只給孩子買保險,大人卻一直“裸奔” 真相: 很多父母只舍得花錢給孩子買保險,卻忽視了自己,但其實,家長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所以買保險的正確做法是 先大人后小孩 ,才能真正給寶寶一個安穩(wěn)的未來。
4、做好健康告知,避免不必要的理賠糾紛 真相: 很多朋友總擔心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會故意拖延,但其實 理賠的關鍵在于是否做好健康告知。 買錯保險,是賠多少的問題;健康告知做沒做對,才決定能不能賠。
保險行業(yè)紛繁復雜,認知成本很高,很多代理人對自己賣的產品一知半解,開口就賣。
簽字之前你是上帝,簽字之后他是爺。所以,我們一定要具備基本的保險常識,理性對待,不要盲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