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垃圾分類遇到人工智能 “玩中學”令人體驗更深
當垃圾分類遇到人工智能 “玩中學”令人體驗更深
圖說:活動現(xiàn)場 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矣)一堆“垃圾”被傾倒在地上,你能用機械手快速分類并放在正確的盒子里嗎?用編程積木智慧智能小車,把指定垃圾運到處理區(qū)域,你的手速和腦力都能跟上嗎?……今天,2019年徐匯區(qū)“文明之智-科普宣傳在行動暨垃圾分類主題智能體驗嘉年華”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拉開帷幕,當垃圾分類遇到人工智能,參與者在寓教于樂中體驗更深。
上午,“垃圾分類主題智能體驗嘉年華”帶來了一場趣味十足的游園會,智能服務機器人提供引導和宣講,而智能機器人互動問答、智能作品互動體驗、趣味游戲編程等多種形式的互動項目,也讓市民們玩得津津有味。比如,“火眼金睛”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垃圾分類AR趣味游戲,完成1個印章的收集?!胺诸愋∧苁帧北仨氂脵C械手完成垃圾分類,放在正確的盒子內(nèi),限時1分鐘分類正確也能獲得1個印章?!俺墦屵\塞”用分類車分揀垃圾模型,兩人配合運送到指定地點,“分類趣味賽”則用遙控器控制垃圾分類車將垃圾正確分類,并搬運到指定分類區(qū)域……
“編程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我們使用簡單易上手的圖形化編程,只要用鼠標拖拽電腦上的編程積木,就能做出垃圾分類小游戲。而在AR游戲中,動動手扭扭頭,你就能和游戲里的垃圾道具產(chǎn)生互動,把垃圾送到對應的垃圾桶里。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垃圾分類不再枯燥,而會變成生活新風尚。”上海青藝童創(chuàng)青少年發(fā)展中心研發(fā)負責人周楊說,他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研發(fā)出這套垃圾分類主題的智能互動,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垃圾從生產(chǎn)到處理的全過程,使用者可以順利“消化”垃圾分類的知識。
圖說:小朋友參與趣味盎然的小游戲
記者了解到,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頒布施行為契機,徐匯區(qū)確定每月5日為“徐匯區(qū)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日”,今年上半年將有21場面向各類群體、內(nèi)容豐富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合力。這一系列垃圾分類的主題宣傳,將注重發(fā)揮文明社區(qū)、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創(chuàng)建主體和各類先進典型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示范引領作用,從科普宣傳、文藝演出等形式出發(fā),吸引廣大群眾參與。
本次活動以“科技,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主題,由徐匯區(qū)委宣傳部(文明辦)、徐匯區(qū)科委、科協(xié)、徐匯區(qū)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徐家匯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錢學森圖書館協(xié)辦,上海青藝童創(chuàng)青少年發(fā)展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