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2日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拜科努爾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一枚運載火箭,將“聯(lián)盟MS-14”飛船送入預定軌道飛往國際空間站。值得關注的是,這艘飛船上并沒有宇航員,唯一的“乘客”是一個人形智能機器人。
這個代號為F-850的太空機器人代表Fin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bject Research (FEDOR),被俄親切的稱為“費多爾”。
“費多爾”機器人原型機于2016年8月定型,體重達160公斤,工作時功率約為20馬力。該機器人配備帶有特殊傳感器的語音控制系統(tǒng),使用基于Linux的實時操作系統(tǒng),通過電源插座充電。它既能自動工作1小時,也能由操作員通過衛(wèi)星通信遠程遙控。
根據(jù)俄羅斯2017年發(fā)布的視頻顯示,“費多爾”已學會開門、使用鉆孔機、自動駕駛轎車和全地形行車、用手槍射擊等本領。
在此次發(fā)射任務中,除了將太空機器人送入空間站外,還將為站內送去科學實驗設備、醫(yī)療用品、食品和宇航員私人郵包。按照說法是:為了測試新的緊急救援系統(tǒng),因此這次聯(lián)盟號飛船并沒有載人。
進入空間站后,“費多爾”將開啟為期十四天之旅,它需要完成的測試任務包括傳遞遙感信息、檢測與航天安全相關的多項參數(shù)、模仿宇航員艙外作業(yè)等。這種機器人未來用途是在航天器內外執(zhí)行對宇航員來說非常危險的任務。
不過在進入空間站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小插曲。
由于空間站上的自動對接系統(tǒng)設備出現(xiàn)故障,飛船24日未能如期與空間站對接。之后,飛船在空間站外安全距離上飛行了一段時間。 27日,聯(lián)盟號飛船與空間站進行了第二次對接,獲得成功,“費多爾”成功進入空間站。但這也使得“費多爾”在空間站的時間縮短了三天。
那么9月7號即將返回地球的“費多爾”這段時間在空間站的表現(xiàn)如何呢?
根據(jù)“費多爾”的操作者、俄羅斯宇航員Alexey Ovchinin最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的一段關于它的視頻顯示:這位機器人似乎已經(jīng)適應了太空生活。
首次正式訓練在8月31日進行,Alexey與另外一位宇航員對“費多爾”進行訓練。訓練科目是Alexey需要一些電動工具,機器人“費多爾”則輕巧地抓起了一把手電鉆并緩緩地交到了Alexey的手里。
之后,“費多爾”還成功的組裝了電氣連接器,模擬了空間站外的電纜維修。不過這些動作并不能算是“費多爾”自主完成的,它只是在依葫蘆畫瓢。因為在隔壁的太空艙中,一位宇航員穿著一身布滿傳感器的控制裝備,依次執(zhí)行實驗預定的動作,然后“費多爾”根據(jù)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同步復制這位宇航員的動作。
在結束實驗工作的前一天,“費多爾”最后一次在Alexey的遠程控制下進行了手電鉆的操作實驗,不過實驗進行得非常順利。隨后實驗人員用擬人化的手法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晚上好,“費多爾”在空間站歡迎你,我已經(jīng)完成了相關實驗,在片刻休憩之余,我正通過空間站的舷窗欣賞我們美麗的地球,9月7日我就要回地球啦!”
來源:智能制造網(wǎng)